平安普惠内部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与业务整合,搭建了无抵押、有抵押的业务线两大业务线。
“如果我们仅仅把业务局限在小贷、P2P领域,这个市场规模也就1.3万亿-1.4万亿,但若我们通过业务整合,切入银行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以及信用卡循环贷款等业务,就有机会在一个37万亿市场分到很大的一杯羹。”他直言。
“目前,后台系统、架构、组织、产品线,还有共同资源都已整合完毕。”他告诉记者,针对无抵押平台的风控模型搭建,平安普惠方面主要借鉴陆金所此前的风控交易数据,侧重强调借款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的判断,并加入借款人所买汽车、朋友圈数量、与朋友日常沟通时间点比较等多维度考察;至于有抵押业务的风控模型搭建,则主要以信用保证保险为基础,考察借款人所抵押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化,以及借款人有没有其他负债等。
“如今,平安普惠已经能根据借款人所提供的抵押房源信息,第一时间了解这处房产的当前价格,加快放款操作效率。”他表示,按照银行传统流程,房产抵押贷款审批流程需要一周时间才完成,但现在1/4平安“宅e贷”用户只需一天就能收到贷款。
在他看来,这是业务整合的目标——即将各类消费金融业务模式从线下搬到线上,在提高客户体验增加客户粘性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形成更有竞争力的风险定价能力。
在他看来,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产业竞争的致胜法宝。
“如果客户感觉体验不错,又看到贷款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准,自然就会形成更高的转化率,解决互联网金融行业普遍获客成本偏高、留存率较低的发展瓶颈。”他指出。目前平安普惠有些产品的客户续贷率达到30%,但他希望随着客户体验的提升,这个比例还能再提高20%-40%。
“我们不仅不会砍掉地面部队,反而要壮大。”赵容奭直言。其原因有四,一是线下业务本身是盈利,没必要砍掉;二是P2P获客离不开线下渠道,在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健全情况下,线下渠道往往起到第一轮风控作用;三是线下、线上客户本身也是不一样,两者也可以互补;四是线下门店的存在,能让风控部门掌握各地贷款特点变化“第一手信息”,及时做好风控工作。
“随着客户贷款需求模型日益完善,我们会逐步对不同类型借款人进行有效区分,由客户经理主动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提高人均产能。”他直言。这也能解决投资机构对线下重资产业务模式盈利可持续性的担心。
“我对平安普惠设定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数年后成为平安集团第三大利润增长点,二是成为国内甚至全球消费金融机构。”平安普惠事业集群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容奭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