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珂:为什么以健康秤切入硬件创业?
汪洋:很多人说智能秤是伪需求,认为它很大程度上不够智能,但从我们的市场分析和预判中发现,健康秤是既存需求、处于存量市场、产品急需被改造。秤并不是全部,云麦瞄准了硬件背后的开口市场,我们希望利用一个小小的体脂秤,捕捉后端庞大并具有垂直需求的人群—他们重视生活方式、关注减肥减脂、乐于利用科学的方式保持身体良好状态。
健康秤的产品分类很多,有单纯测体重的体重秤、有体脂仪等等。而传统的体脂仪是健身场所的标配,它是运动人群的标配,但由于价格昂贵,体脂仪并没有出现在健身人群的家中。在云麦出现之前,健康秤硬件市场已经开始兴起,各个品牌厂家将价格尽可能降低,但动辄五六百甚至几千块的价格,也使这样一个刚需硬件没能足够大众化。
确定了体脂仪的刚需后,云麦做了第二件事情--将市面上所有的减肥健身APP研究了一遍,发现大部分软件留存度和活跃度极低。为什么各种减肥App没有形成聚合状态,像Keep一样快速拉新并留存用户?
在我们看来,减肥是一个非常反人类的事情,过程十分枯燥,所以很难让人坚持每天打卡测量体重、管理自己的饮食,因此用户会逐渐流失。所以说,人与减肥APP中间缺了一环,所以我们决定尝试用硬件切入,并在2014年尾发布‘好轻’体脂秤。
用做软件的思路做硬件,智能的第一步是不能反人性,尽可能顺应用户习惯,再复杂的功能都可以像iPhone,一按home键就能回到主页。比如,很多人站上秤之后,第一反应是低头看秤读数,我们会把体重按照中国人的读数习惯,以“斤”为单位,免去了将“公斤乘以2”的步骤。
贾珂:众多体重秤中,云麦如何突出重围?在众多高品质健康秤中,怎么保持行业低价?
汪洋:低价并不代表价格战。对于我们而言,虽说硬件只是切入并获取用户的方式,但涉及硬件生产制作,必然要提的是供应链管控。
从硬件厂商制造工艺方面,行业里一直依赖工厂OEM贴牌模式,经过各层利润叠加,产品出厂成本较高。为了能在红海中掌握价格主动权,云麦的硬件产品制造从贴牌模式转化为代工模式,体重秤上的每一个零件,包括屏幕、蓝牙模块,都经过云麦内部技术人员开发,工厂仅仅负责组装,因此尽可能降低成本并保障了质量。虽然在前期,自产自控的方式会让整个模式较重,等产品逐渐成熟后,会逐渐将部分品扣权交给代工厂,从供应链前后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体脂秤跟体重秤的市场成熟度不同,称体重已经被大众所认可,而测体脂还是停留在健身人群中。
看上去市面上健康秤这么多,但从不同角度看,大家并不完全是竞品。回到我们的目标,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希望以硬件切入精准用户群体,并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小米主打重医疗,所以华米健康秤对应的APP是一款“运动+记步”为中心的工具软件;有品作为称重硬件品牌,移动端产品则是以“称重”为核心的体重测量工具;而云麦的“好轻APP“是一个减肥减脂服务平台,包含称重、饮食运动、健康社区,提供测量体脂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
贾珂:作为一家看上去主打硬件的互联网公司,如何看待“软硬件结合”?
汪洋:硬件这个模式看上去很重,但云麦的初衷便是“硬件+软件+服务”。每天都有人称重,但并不是每天都有人会习惯性记录体重;同理,每天都有人想着减肥,但并不一定保持规律使用APP;所以需要将用户习惯与APP结合,形成用户与软件工具的粘性。换句话说,“好轻体重秤“借助用户习惯,而“好轻APP”利用记录体重规律用户行为,并圈住一部分垂直人群。
体脂称其实是一个减肥爱好者必备工具,“好轻体重秤”切入减脂人群后,再为社区内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而纯应用类产品,比如Keep,是一套相反的玩法—首先用高品质课程获取流量和用户,利用单点引爆更广泛人群。
目前,中国的减肥市场是混乱的,很多人看了体重觉得好重、体脂好高,但无从下手解决。线上线下的流量存在不平衡,减肥的习惯与解决方法之间也缺少一环。云麦希望通过“好轻体脂秤”及软件捆绑用户,在形成习惯后,利用互联网的方法提供线上减肥减脂指导,完成“发现问题-养成习惯-解决问题”的闭环。
贾珂:2014年还是智能硬件火热的时代,但两年过去了,行业声量在逐渐走低。在智能硬件近似衰退的情况下,高歌猛进是否是一种冒险?
汪洋:目前,多数智能硬件还没有解决用户粘性的问题,存在技术成熟和渠道走量两个问题。不成熟不代表整个行业的衰落。在用户市场和产品都在成长的时期,提高产品质量并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则是降低风险的方式。举个例子,市面上相对成熟的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手环和智能秤两类。
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主角,属于受潮流引领的产品。而且,智能手环的电商环节没有区分品类,加之小米加入后手环整体价格大幅降低,使其关注度被放大,并能快速获取到Geek以及普通用户的广泛购买。然而,手环作为用户新增需求产品,数据收集较为单一,同时类似功能逐渐被智能手机替代,导致用户粘性相对较弱。消费者用过几次,可能就会摘下来,没有形成强粘性及使用习惯。
另一类智能硬件--智能秤作为既存需求,被电商划分了区分品类;同时,智能秤的受众是窄于智能手环,虽然智能秤出货低,但用户更加精准。数据显示,美国家庭智能秤的保有量在120%,每家每户有超过1台体重秤,意味着产品存在需求,而国内市场也具备上升空间。
贾珂:为什么品牌要叫“云麦”?
汪洋:在创业之初,我们一直想做一个健康的互联网产品。麦子是一种健康天然的食物,但很明显“小麦”听起来像蹭擦边球;“云”恰好是代表“数据云”,即采用互联网方法提供减肥减脂的闭环解决方案。“云麦”希望用互联网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带来“好轻”的体重。
创享观点:从出货量到市场覆盖范围,云麦已经进入智能秤领域第一梯队。云麦通过有效的品控降低硬件出货成本,利用价格优势领先行业;汪洋作为90后创始人,了解消费升级一代用户心理及使用习惯,精准把握并切入减脂细分人群;团队发力硬件,但不止于硬件,期待看到软硬件结合有更多新玩法。 “
贾珂Kelvin:
创享投资合伙人。拥有7年互联网早期投资经验。曾任深圳同威创投投资总监,关注泛娱乐、社区社交及消费升级领域投资,擅长中早期互联网及TMT领域行业研究、投资策略制定及行业渠道资源整合,对移动互联网及软硬结合投资具有独特见解。投资项目有: 合润传媒,天上友嘉,PKFar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