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经有一个想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现如今,阿里巴巴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埃隆马斯克有一个想法:为了让地球变得更好,要造一辆世界上最清洁的汽车,于是,今天的特斯拉成为了人们最渴望拥有的汽车。我坚信:99%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98%的人只是想一想,只有1%的人想将想法变成了现实。
要想把想法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具备些什么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寒冬的深夜,山北面的兔子和山南面的狗熊在风雪中觅食。走着走着二者碰面了。在饥寒交迫中,它们一边诅咒现实的残酷,一边给各自的未来“画大饼”。
狗熊说:“再也不能这么过了。等开春了,我就要种玉米,这样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玉米,我把这些玉米挂在山洞里存起来,来年冬天就不会如此挨饿了。”
兔子说:“等开春了,我就要开始种胡萝卜,这样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胡萝卜,我把这些胡萝卜存在地窖里,来年冬天就不会如此狼狈了。”
转眼第二年冬天到了,山北面的兔子和山南面的狗熊在风雪中觅食时,再次相遇。
对于去年的播种计划,狗熊和兔子都只字未提。它们打过招呼后就各自觅食去了,早已将当时的计划抛之脑后。
事实是,春天一到,狗熊就整天在山上忙着采集新鲜的蜂蜜,早就忘了种玉米的事。兔子在春天种了很多胡萝卜,但却懒于在炎炎烈日下给胡萝卜浇水施肥,结果胡萝卜全部旱死在田地里。
尽管狗熊和兔子都想到了让来年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方法,但要么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要么没有坚持到底。它们注定在来年再一次受遇饥寒交迫的煎熬。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狗熊式”和“兔子式”的人。
“狗熊式”:整天大叫要做这做那,却迟迟不见行动。
“兔子式”:虽然开始行动,却坚持不到终点。
二者都是自欺欺人,令先前的想法毫无意义。
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去行动。没有行动,想法再美也等同于0。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全才,能处处想到、事事做到。
但若在萌生想法之初,就暗示自己“做不到”,就真的很难做到了。
这样一来,其实“做不到”就只是一种内心的错觉。
只是出于本能的胆怯,我们在开始行动前,习惯先考虑做不做得到,接着就开始自我怀疑:可能做不到。
结果明明做得到的想法,也成了做不到的事。
这和“即使明知做不到,只要尝试就能成功”的狂想不同,你常常把其实做得到的事误认为“做不到”。
—— 我们往往就是被这种小小的错觉给欺骗了。
在很多人眼里,“做不到”的事情一旦做到了,就是“奇迹”。
而在我们既有的思维模式中,之所以成为奇迹是因为难以发生。
殊不知,正因为奇迹会发生才叫作奇迹。
人人都有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的可能。
不信你可以看看体育界,不管是棒球、网球还是篮球的运动员,通过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奋斗不懈,结果都有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大逆转,你就会明白奇迹远比我们想象中发生的多。
因此,即使是日常的工作、生活,如果你能像运动员那样行动起来,也许有天奇迹就会发生在你身上。
很多年前,一位朋友问我:“在你的工作过程中,你觉得最失望的事情是什么?”
这个问题发人深省,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很快我意识到,最令我感到失望的是,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中似乎从来没有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对行动力的影响。
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确应该想办法来消除“知”与“行”之间那道鸿沟,从而找到一种能够在改变人们内心想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外部行动的方法。
我们往往只是知道“道理”,真正做到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行动。因此,掌握怎么做比知道应该做什么更重要。
所以,你要想成为那1%把想法变成现实,就需要思考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问题1.你知道自己为何总是失败吗?
塞万提斯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想不到,而是因为不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不知道为何失败,也就不会改变。没有改变,在行动上自然还是重复之前哪怕错误的做法。
日复一日,离成功渐行渐远。
问题2.你是否处于这样的困惑中:想法100分,行动却是0?
一位企业家从40岁开始,每天花两个小时练习画画。
退休两年后,这位企业家举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最终实现了少年时当画家的梦。
生活琐事占用的精力太多;
每天加班没时间;
年纪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
我们总是习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说这个困难那个办不到,即便想法100分,行动却是0。
譬如,想法是学习一项新技能后可能会加薪,行为却是一点也没有学习的动力;
想法是很多东西都想学,行为却是没有具体目标,不知道学什么;
想法是做事一定要有计划,行为却是计划再怎么周全,还是无法落地,坚持到底;
想法是多发现新鲜事物,行为却是周围也没什么新鲜事,毫无求知欲;
想法是科学管理实践,行为却是时刻处于混乱焦躁之中,不是没时间就是太闲。
如果你有类似上述困惑,那就有必要认真阅读本书。
问题3.你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是否有缺失的环节?
有时候我们并非不想改变,而是在改变过程中缺失了很多关键性环节,导致改变无效,最后无疾而终。
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信息超载。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接收大量的信息——有时信息也会成为一个陷阱。
简单来说,我们很容易去参加一个培训班、听一张新的CD、阅读一本新书—— 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信息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但实际改变我们的行为却很难。因为获取信息的过程远比实际应用更有趣。
第二,消极过滤。
我们的大脑信息处理系统在接收过量信息后就会变得很混乱。
西方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Stinking Thinking”‘发臭思维症’,是指对那些积极的、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持怀疑态度。这种消极的态度会令我们止步不前,使想法与行动的鸿沟越来越大。
第三,缺乏跟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大部分烟民都愿意戒烟,但就是做不到。因为“吸烟”这种习惯已经深深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想彻底改变就要付出努力,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
如何解决上述三大难题,本书将给予你科学正确的指导。
本文摘自王亚东先生最新著作《想法是0行动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