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种小麦,一亩地才挣500块钱,后来镇里引导我种西兰花,现在每亩地净挣8000块”村民张星开心的说。7月10日,在宛城区黄台岗镇尤桥村,记者看到,该镇人大代表正在田间地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后带来的新成效。
近年来,宛城区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生产规模化。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将产业向优质粮食、畜牧养殖、蔬菜瓜果三大产业集中,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66个,占全区总村数的42.6%。以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白桐干渠以东优质粮食种殖带、白桐干渠水产养殖休闲垂钓带、南新路林果花卉休闲观光带、沿白河休闲农业带,建成了黄台岗金华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高庙红泥湾小辣椒生产基地、汉冢乡景园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等。认真执行无公害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已认定无公害基地7个、有机农产品基地19个,成功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个、省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1个。
推进品种优质化。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主管农业的区领导任组长,科技、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科技推广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村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都把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作为重要任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区科技、农业、畜牧、科协等部门及时追踪各地新技术成果和新品种,广泛推广良种繁育先进技术,小麦以豫农202、兰考198、郑麦9023、西农979、衡观35为主,同时,还引进了高产奶牛、高产蛋鸡、瘦肉型猪、杂交玉米、脱毒红薯等一大批优质品种。目前全区农业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0%以上,科技对农业增收的贡献率达50%以上。打响名优品牌,把优良品种推广与争创名优品牌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农业商标,提高农产品“身价”。目前已培育出了“黄台岗”牌胡萝卜,“凤凰台”牌土豆,“绿野”牌西红柿,“富群”牌小辣椒,“三好”牌鸡蛋,“益品”、“大叶岗”牌食品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
推进营销市场化。重点建立三条管道,确保农产品从田间顺畅地流向市场。一是市场流通管道,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建成农资农贸市场26个、家具市场4个。二是现代信息管道,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宛城科技信息网等现代信息网络,为群众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三是加工转化管道,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作用,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重点扶持凰台岗养鸡、金红光食业、天骄棉业等1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金红光食业公司为例,旗下 “益品”牌速冻果蔬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到韩国、俄罗斯等国家,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700万元,不仅为红泥湾镇3000农户种植的甜玉米、青豆、荠荠菜解决了销路,还带动唐河、社旗、方城等县大批农户种植速冻蔬菜,户均增收3000元。
2015年,宛城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7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15元,同比增长10%。(倪申 潘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