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浅探唐传奇中的恋爱故事——《霍小玉传》 (2006-05-20 14:07:22)
这是一片论文的节选,我觉得对内容的体会和人物的分析很到位,值得一看
扣人心弦---传奇爱情主题之探讨
唐传奇中写名妓与进士恋爱而以悲剧结局的传奇,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蒋防的《霍小玉传》。它写的是青楼女子霍小玉与进土李益恋爱婚秵的悲剧性故事。传奇中说霍小玉原是唐宗室霍王侍婢所生的幼女 因她出自「贱庶」,霍王死后,就同母亲一起被赶出王府,易姓为郑氏,落魄为妓。进士李益为霍小玉的美色所倾倒,狂热地追求她;刚开始进入社交活动的霍小玉,也为李益的诗才所吸引,把少女纯洁的爱情献给了他。她们母女并没有贪图李益的钱财,只希望终身有所寄托。李益也曾向霍小玉立下海誓山盟,表示要与小玉白头偕老。可是,李益一离开霍小玉,去郑县做官,就变了心,屈从母命,与世家大族之女卢氏订婚,用欺瞒手段抛弃霍小玉。小玉却痴情不变,为寻访李益消息,把首饰都卖了,以至怀忧抱恨,怨愤而死。小玉临死前,豪士黄衫客劫持李益到小玉家里,小玉斥责李益辜负盟约,表示要作厉鬼复仇。果然,李益与卢氏婚后,得妒痴之病,闹得家无宁日,甚至告到官府,把卢氏休弃掉;后来再娶三次,都因李益妒忌多疑,用苛虐的手段防范妻妾,而得不到家庭的幸福。
传奇中借媒婆鲍十一娘之口,介绍霍小玉的身世,说是已故霍王 「鄙拙庸愚,不意顾盼,倘垂采录,生死为荣。」这些都不过是好色之徒急于猎取美色的谎言。他初次与霍小玉会见时所说的:「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倒是真话,贪恋霍小玉的美色,在短时间内,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甜言蜜语都能信口而出。霍小玉这个入世未深的少女,却因为现实生活中姐妹们的悲惨遭遇,使自己在热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她意识到,作为一个出身倡家的女子,纵然一尘未染,美玉无瑕,也不可能与士族子弟相匹配:
……中宵之夜,玉忽流涕视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她的忧虑和悲伤是有根据的。门阀制度的限制,李益对她又只出于「色爱」,因而她自然产生有一天会像秋凉时节的扇子一样被抛弃的忧虑。这时的李益,刚刚获得梦寐以求的霍小玉的爱情,正在踌躇满志之时,为了取信于霍小玉,说出「粉身碎骨,誓不相舍」的话,甚至把「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的誓言写在盟约上;这些也都不能说是虚情假义的,因而他曾使霍小玉不免深受感动。至于在将来的现实生活中,婚姻关系如何受门第等级的制约,李益大概还不想去考虑,按他的地位,和观念来说,也不可能产生像霍小玉那样忧伤,他想到的是如何使霍小玉也跟自己一样感到欢乐,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称心如意。应该说,在他们共同生活的两年里,是「婉娈相得,若翡翠之在云路也」,相处得相当和谐美满的。
而当李益得授郑县主簿,将要去做官时,对霍小玉来说,被抛弃威胁即将成为事实了。在生离便是死别的关键时刻,她不得不向李益尽通诉衷情,提出在她看来也许可能得到满足的最低的、然已经算是幸福的愿望:在不耽误李益另选高门女子结婚的前提下,再一起生活八年。这个「心愿」是很沉痛的,按情理来说也是不难实现的。李益也感动得「不觉涕流」,信誓旦旦地说下「与卿偕老」的盟约。在当时,连他自己也未必意识到是在撒谎,霍小玉当然更信以为真。
可是,事情总是遵循其客观规律发展的。李益的负心,有其个人品性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他生活的环境使然。李益还没有到家,他的母亲已经给他定下表妹卢氏为妻。当时礼教,虽然还不像南宋以后程朱理学那样严酷,但是在婚姻问题上,「父母之命」还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李益的思想性格,不可能违抗母命;何况卢氏是甲族,完全符合士族婚姻制度的要求。权衡之下,李益俯听母命,是势所必然的。
当时士族通婚,是一种高价买卖。李益是士族子弟,当然不是「素贫」之家;但娶甲族卢氏女,须纳重礼为聘,为了筹措聘礼,他甘愿四出奔走,向亲友求贷。这里也说明,李益忍心抛弃霍小玉,不只是「礼法」上需要俯从母命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出于门阀等级的考虑。他当初为了攫取美貌的霍小玉,可以海誓山盟;如今为了功名前程,又可以置誓言于九霄云外,把曾经狂热地倾爱过的霍小玉轻易地抛弃掉,使小玉那可怜的「短愿」也成了泡影。
作者对男女主角爱与憎的描述,通过李益背负盟约后的一系列情节,包括人们对李益的愤恨和对霍小玉的同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作者着重写霍小玉的钟情痴心,她与李益的欺瞒行径相反,为了寻访李益的音讯,真是千方百计,竭尽心力,以至思念成疾,缠绵床第,茹苦含冤,欲诉无门。篇中写到豪士打抱不平,挟持李益去和霍小玉相见,让小玉在临死之前,痛斥李益背恩忘义的卑劣行径,实际上也是对士族婚姻的门第观念的不满:
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酬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迫,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是一个被侮辱、被伤害、被折磨致死的女子,对负心汉愤恨至极的抨击之词。她即使死了,也要化为厉鬼报仇雪恨,可见她对李益的背义违约是何等的不谅解,也反映当时因门第观念而不能结合的无奈!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前赤壁赋——苏轼
后一篇:企业人才战略管理听后感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前赤壁赋——苏轼
后一篇 >企业人才战略管理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