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鸣楼
序 言:
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春节,两宋开创於公元960-1279(历时319年)。赵匡胤时任“后周王朝”的禁军统帅奉命带兵北上,行至东北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赵匡胤登基,称为宋太祖皇帝,定都汴梁(今开封)称之为汴梁城,大宋在中国民族历史上的教育、文化、科技、武器、经济是颇为发达与繁荣的朝代,但在军管制度上的缺陷导致阻碍大宋军事发展而至埋下隐患,然而、大宋王朝於公元1125年靖康之变至告终。史称:北宋;其都城的繁华古有《清明上河图》为证,从此,北宋皇城汴梁(今开封)因此名扬四海。
南宋王朝建立,靖康二年(1127)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宋朝重建,史称:南宋。赵构皇帝称为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后,朝廷的局势极为艰难,由此不辞艰险一路南下,至建炎三年(1129)二月抵达杭州,将“吴越国首府”杭州升至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以临安府升至 “行在”, 即正式定都杭州改称为“临安城”。南宋曾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先进和辉煌,但在世人眼中嫌王朝疆土小,而称为仅不过是一个懦弱的小王朝,事实南宋时期,如:理学、算学、天文学、教育、佛教、文学、绘画、医学,造船、武器,丝织、印刷、瓷器,演艺、音乐等以及科技,经济发达程度在世界人类与历史上是巅峰;亦不愧是给人类世界文明添上重墨。所以、南宋的都城早被历史文献记载与其冠名: “世界大都会”之誉称。然而、为还原与绘制都城全貌,陈鸣楼悉心搜集海内外大量的中国历史相关文献、文学作品及佐证资料,经多载针对南宋临安城(今杭州)相关史料的解读,而深入研究宋朝历史,而经综合材料疏理和实地考察分析;然后,历辛十载有余终於绘制完成纵0.5m横38.6 m的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恢弘巨作,其巨作称之为《南宋皇城图》。
该图的画面上主要呈现场景有:宋高宗携重臣为岳帅及将士出征饯行;后宫皇后、妃嫔及宫女、太监、卫兵等郊游前往至“六和塔”观赏钱塘江大潮。此外、繁荣昌盛的钱塘江上分别有大、小而众多的海运船、战船;北贯京杭古运河水域通道的盐桥运河(今中河),流通、往来自各地的游船、商船、渔船、货船,码头、货栈,客栈等繁荣昌盛。
其图中人物计有56000余位,牲畜37000余匹(头),轿子70余顶,马车60余辆,船舶180余艘,以及众多飞禽走兽若干。此图中的人物、建筑及其他物体等的大小比例与《清明上河图》有些类似於一比一,而且、该《南宋皇城图》全图中呈现的人物、建筑等表现 “淋漓尽致”和其图面积与《清明上河图》相比十倍之上,此巨作绘制力求客观,以严谨与遵循历史还原南宋皇城文明,由此、堪称是历史文献佐证资料与中国界画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然而,其恢弘巨作将给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乃至世界人类文明与历史见证的意义极为深远。详
《南宋皇城图》岳飞出征局部图
一、《南宋皇城图》剖析•宋史百科
二、该《南宋皇城图》的主要特点
三、南宋《咸淳临安志》的西湖图 京城图 皇城图
四、《南宋皇城图》经典之雅趣
五、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六、中国历史朝代
七、创作《南宋皇城图》参考史料
八、陈鸣楼事迹
一、《南宋皇城图》剖析•宋史百科
1)南宋皇宫,南宋故宫(又称:皇宫大內)园林中大殿13座,堂、阁、斋、楼40余座,亭台64座及官署、礼仪,还有长廊等建筑群,占地面积方圆4.5公里。在皇宫附近分布着中央官署,如三省、六部、枢密院、五寺(又称:五府)、三监、六院,以及宗室达官的府邸。
南宋皇宫的正门为丽正门,丽正门装饰华丽,门为朱红色,缀以金钉,屋顶为铜瓦,镌镂龙凤天马图案,远望光耀夺目。丽正门的城楼,是皇帝举行大赦的地方。宫中正殿为大庆殿,又名崇政殿,是举行大典、大朝会之所。
大庆殿东西两侧设朵殿,是皇帝举行仪式前休息之所,后改为延和殿,供皇帝便坐视事,即为便殿。规制简朴,陛阶且一级,小如常人所居。垂拱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紫宸殿用作皇帝祝寿的场所。集英殿则是策试进士之殿。
内朝宫殿有十余座。勤政殿、福宁殿是皇帝的寝殿。慈宁殿、慈明殿是皇太后起居的殿宇,仁明殿、慈元殿等数座宫殿为皇后、嫔妃所居。太子的东宫为了节省,没有另外修筑,而是和帝、后的宫室经长廊连为一片。
至后期,内朝除宫殿外,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亦是南宋的特点,帝王居处的奢华不表现在宫殿上,而多表现在苑囿上。南宋朝廷借助於临安的山灵水秀,建造了大量的供帝、后闲适生活的场所。后宫及后苑的堂有三十余座,如观赏牡丹的钟美堂,观赏海棠的灿美堂,四周环水的澄碧堂,玛瑙石砌成的会景堂,四周遍植日本罗木建古松的翠寒堂。楼有博雅书楼,观德、万景、清暑等楼。阁有二十余座,其中有源自北宋的龙图、宝文、天章等阁。轩有晚清轩。观有云涛观。台有钦天、舒啸等台。亭有八十座,其中赏梅的有春信亭、香玉亭;桃花丛中有锦浪亭;竹林中有凌寒、此君亭;海棠花旁有照妆亭;梨花掩映下有缀琼亭;水旁有垂纶亭、鱼乐亭、喷雪亭、流芳亭、泛羽亭;山顶有凌穹亭。后苑有各成一景的小园,其中有梅花千树组成的梅冈,有杏坞,有小桃园,等等。禁中还仿照杭州名胜西湖和飞来峰,建造了大龙池和万岁山。
此外,苑囿,南宋还有许多独立于宫城的皇家苑囿。如聚景园、玉津园、富景园、屏山园、玉壶园、琼华园、小隐园、集芳园、延祥园等。南宋的御园较北宋晚期数量更多、更加兴盛。南宋偏安的一百多年中,各朝帝后游玩、享乐,极尽荣华富贵,过着人间仙境的生活。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南宋岳飞元帅出征,岳飞元帅和军队在皇宫“和宁门”前列队准备出征,此时、宋高宗携重臣为岳帅及将士出征饯行。同时,岳帅出征惊动了临安全城,而临安城大量的百姓携礼物纷纷赶往军队前送行。此景,自从《南宋皇城图》上展现有:一、大量的百姓前来送行中,居多是长者携孙子或孙女已走近岳帅,其中一位老翁诚向岳帅跪拜,此刻、岳帅抢步向前握住老翁欲跪未成;二、宋高宗携重臣们也临近岳帅,此时、岳帅先顾及的是百姓之爱...;三、自从岳帅至士兵无一接收礼物。由此,彰显岳帅心德之崇高与军制严明,亦遵守民族之尊严。
3)南宋德寿宫(宋高宗)是退位的寝宫,在临安城原秦桧府邸拆除后的基础上营造,其南起望仙桥直街,北至佑圣观路,西临中河,东括吉祥巷,织造马弄,占地超过17万平方米。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布局仿照皇城,有德寿殿、后殿、灵芝殿、射厅、寝殿、食殿等十余座殿院,中有金鱼家池、小西湖、湖上有万寿桥,桥中间有四面亭,湖畔垒石为万寿山,还有飞来峰,峰上有座聚远楼。 小西湖周边还有香远堂、清深堂、松菊三径、梅坡、月榭、芙蓉冈,浣溪等景观。因为,其绘制至边,所以德寿宫全景未尽。
4)南宋临安城共有十三古城门,五水门。因为,该图的布局所致,其图面上仅还原五大城门和三水门。
南宋时期整个临安城被四面城墙定格。城墙上有13座城门:南面是嘉会门;北面是余杭门;东面有7门,分别是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西面有4门,是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除了旱门,还有5座水门,供舟船通行:保安水门、南水门、北水门、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
南宋皇宫大内城门,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修建宫城禁苑。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大内有城门3座,南称丽正门,北为和宁门,东华门;南面还有东便门、南水门,东面有东水门。东华门宫殿主要是皇帝单独接见大臣用。其主殿为选德殿,选德殿是孝宗一朝重要的活动场所。
皇城内部可分宫城内和宫城外两个部分。宫城内分为朝会区、后寝区、后苑区、宫内服务区、东华门宫殿区、慈宁宫区;宫城外主要为北宫门、东华门服务区、东宫区、内府衙署区等等。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的四至范围为:南至钱塘江,北至庆春路,东至中河(德寿宫遗址),西至虎跑路---南山路---解放路---延安路一线。与最初定的涵盖范围比,增了德寿宫遗址,也从原来总面积的13.8平方公里扩大到14.1平方公里。南宋皇城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南至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路南。
5)、南宋时期临安城的皇宫、官邸等园林建筑,其结构与布局的园林文化。
一、皇宫建筑,北宋的皇宫是效仿洛阳宫殿的模式建造。南宋皇宫建造继参北宋,后来,南宋的皇宫御园较北宋晚期数量更多、而更加兴盛。其宫殿内是照“北宋的《营造法式》是於崇宁二年 [1103年] 编定并发行的一部有关宋代建筑技术的专业书籍”建造。
全书总计三十六卷,列述为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在中国的历史上,其书是首次以详尽的方式来记录建筑的设计原则、构造方式、工料消耗一部有十分文献价值的工料书。《营造法式》一书中是突出两部分。
1,从技术上来讲,该书详述北宋官式建筑的大木及小木的设计原则及构造做法,即结构及装俢的形制,为研究和了解唐宋时期的建筑提供史料。
2,在绘制艺术上,书中列举的建筑雕饰及彩画概况及附有图样。让审美与艺术追求和为历代建筑艺术提供参考。
二、南宋临安城筑群中分别有繁华的贵族和民间园林风格。园林建筑,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临安作为南宋都城,其园林建筑颇具代表性。南宋时期临安园林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景观体系构成丰富,使得园林成为各阶层人士游憩的最佳去处,游园活动由此兴盛。
南宋临安城园林数量大而遍布临安城内外,然而、西湖周边更为集中,特别是南山路和北山路两侧各类园林集聚。园林景观的类型主要有皇家园林景观、私家园林景观、寺观园林景观、公署园林景观、公共园林景观等。这些园林景观体系构成多样,有山石景观、水体景观、植物景观、建筑景观等。其景观体系共同构成独特临安城的建筑园林。
6)南宋御街,在南宋定都杭州改称为临安城的同时,随着都城逐步扩建与发展期间主要街道的“御街”取得迅速发展和繁荣,其於《咸淳临安志》等文献中有记载,根据史记,其御街上不时的采用石板一万多块铺设。南宋御街自南起皇城北门的和宁门外,经从朝天门 (今鼓楼、中山路上) 、至今的众安桥、天水院桥(今天水桥)、至今武林路口外一带,是临安城的中轴线即主要街道,街道长约4185米。
御街在南宋王朝还有一项重要用处,她为称之 “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是皇帝通至景灵宫朝拜祖宗时的道路。南宋时期,每三年,皇帝出宫进行一次大的祭天活动,其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皇帝沿着御街至景灵宫吃斋祭祖,际时住一晚之后,次日返回太庙再入住一晚,早起而携护队到城外的郊坛祭天竟日活动,际此在郊外再住一晚然后回到皇宫。
详述南宋御街(又称:天街):南宋时期,其繁荣昌盛的御街给达官贵人、商客和百姓生活极为重要,据《梦梁录》记载,因为御街两旁聚集有数万家商铺,而临安城居多的达官、商客和富裕的百姓居住在附近。
该御街“十里”繁荣可分三段:第一段从今的万松岭到鼓楼,近靠皇宫、南宋朝廷机关中枢,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聚集地,也是经商活动的集中地,所以、金银珍宝和高档奢侈品店铺等大多数经营户的汇集;第二段自从朝天门 (今鼓楼、中山路上) 、至今的众安桥,以今的羊坝头,官巷口为中心,亦是南宋时期的商业中心,其商铺居多是经营日常生活用品,而且有老店、名店云集,此外,还有多条分别与御街十字交接的巷(弄),如繁荣的肉市巷(今髙银街)、后市街、河坊街、清河坊、严官巷、金钗袋巷等,具有记载的名店可多达一百二十多家店铺;第三段从众安桥至今的武林路、凤起路口处,其形成娱乐文化与经商贸易的聚集地,亦是居城北最大之称的娱乐场所“北瓦”,昼夜有傀儡戏、影戏、杂剧、说书、杂技等多种表演戏艺,其有各阶层与游乐休闲的人数每天上千人聚此互动,
可惜的事,历经沧桑与尘封近千载,当年的御街和御街周围繁荣景象早已被历史浪潮噬灭。
回顾历史:年逢春节或喜庆活动时,临安彩灯满城的场景 “彩灯惹得游人醉”,十里彩灯让人感受到南宋都城的和谐与繁荣,其繁华的场景涉及到都市人文,而延伸至皇宫的宫中生活和城内外百姓生活的浓厚气息,以及丰富多彩的三百六十行等忙碌的风俗人情景象;其更值得一提的是:例如、在皇城内外著名的城门、宫殿、官府、牌坊等契合场所需要与分别题有诗句,其为显示与写实南宋皇城的人文、巍峨、繁华等形象;亦引,古人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让人雅俗共赏,为遵循中国历史与还原南宋时期的临安城。陈鸣楼先生深入研究与创作,经历艰辛的十多年绘制完成《南宋皇城图》恢弘巨作,即从中穿越时空八百年目睹南宋临安城。为此、为展现南宋御街和临安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繁荣景象。亦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脊梁文化的意义极为深远。
7)南宋临安城内的御街大道多用石板铺设,形式大多是两侧直铺,中间横铺,形如梯子,最宽处五丈(十五米)左右,路面清洁。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据《咸淳临安志》记载,铺设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万多块石板。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松岭和凤凰山路交叉口)外,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即今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它是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今武林路西侧,供奉皇室祖先塑像的场所)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
8)南宋时期临安城,道路主要有三条:①钱塘门至东青门。②丰豫门至崇新门。③清波门至新门。城中各厢坊之间多为不规整的南北纵横街衢小巷,曲折繁复。
南宋临安城的规划特点:(1)、废除集中市制;(2)、改革旧坊制;(3)、临安城打破市坊区分的旧规划体制;(4)、改变了分区规划;(5)、城市规划结构为“前朝后市”的传统格局;(6)、临安规划采取积极经营郊区卫星市镇的办法,合理解决城市扩张问题。
9)南宋临安城繁荣景象,临安城内的达官贵族子弟及闲人流动繁荣景象。南宋绍兴八年(1138)定都之后,临安城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布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由于北宋达官和百姓许多也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城的人口激增。时至,咸淳年间(1265-1274),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几个县)。当时的临安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人口也达43万余人。
10)南宋西湖周边气势宏伟壮观的景象。临安城最早建制始于秦设钱唐县,经过隋唐到北宋数百年的发展,南宋时期的临安城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乃至全世界从规模是最大的城市,即在十四世纪中叶堪称世界性大都市。南宋的临安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的转折点,其城市景观布局独具一格,明、清及后来的城市一直延续这种布局。
临安城经历自秦至唐宋长期建设与发展在南宋晋升到都城级的城市。临安城地处钱塘江和西湖之间,其城市景观布局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内城背靠凤凰山,占据了临安城内较大的平原地带,而且居高临下,控制全城的命脉;外城因担负保卫内城的重要职责,在做好城门防御的同时不断的加固城墙;街道中的御街是全城的中轴线,贯穿全城,同时连接城内小街道,组成临安城的道路系统;重要的中央官署主要分布在“和宁门”附近,其他官署分布在居住区内;居住区分布在全城各个适合居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御街南端和中部,城市北部因居住条件的限制,分布较少;位于城西的西湖是临安城最大的园林,“西湖十景”更是一绝。除此之外,园林数不胜数。临安城地处在山水之间,城内小桥流水,绿树红花与建筑物相互映衬,创设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布局。
临安城地形南高北低,城东南是钱唐江,城西是西湖湖山,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南宫北城”的腰鼓形城,也打破了自先秦以来“天下为中”的四方形城。临安城整体还是以御街为中轴线,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迎合与围绕御街运转。南宋时期临安园林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景观体系构成丰富,使得园林成为各 阶层人士游憩的最佳去处,游园活动由此兴盛。 南宋临安园林数量众多,遍布临安城内外,西湖周边更为集中,融入自然景观,特别是南山路和北 山路两侧各类园林集聚。园林景观的类型主要有皇家园林景观、私家园林景观、寺观园 林景观、公署园林景观、公共园林景观等,是南宋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1)南宋都城瓦肆,临安城内外盛行的瓦肆,南宋艺人说书和讲史之处,临安城计有二十多座,据《武林旧事》卷六《瓦子勾栏》,列举有二十三座瓦子的名称和地点。瓦肆,又名分别称之为“瓦子”、“瓦舍” “瓦市”、“勾栏”,是南宋临安城中娱乐和商品交易的集中场所。南宋时期常称之为“瓦舍”。其场所南宋时期堪称:“日演新戏,夜讲旧史,天天热闹,夜夜精彩”。
12)南宋民间繁荣的三百六十行手工技艺作坊和制作现场以及商品流通景象。中国古代有三百六十行之说。行之名,始于南宋。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有鲜鱼行、海味行、肉肆行、酒行、米行、酱料行、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丝绸行、成衣行、顾绣行、针线行、皮革行、扎作行、棺木行、柴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杂耍行、鼓乐行、采辇行、玉石行、珠宝行、文房行、纸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花纱行、铁器行、巫行、驿传行等共有36行。
中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由於、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360行,其远是虚数导致误传至今。为此、首先给出解释,是泛指很多。还有一种解释,中国古文化中以取6为吉利数。但到目前为止,随着社会发展与职业全球化,所以、中国将职业分类确定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职业。
13)南宋临安城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对面山上是雷峰塔。净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因绘制与布局所致,其净慈寺未绘图中。
14)南宋灵隐寺,位于杭州市,西湖西北面武林山下,天竺寺在武林山往西的天竺山上。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直指堂(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联灯阁、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因图的布局所致,其景观未绘图中。
15)中华民族耻辱的“风波亭”惨案,“风波亭” 是南宋临安城大理寺牢狱中的亭名,临安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是将“岳飞” 以“莫须有”之罪名,於农历一一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被杀害之处,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即金熙宗皇统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前一天)。
回顾“莫须有” 的含义:在一般情节中与一般人解释为“可能有吧”;在当年秦桧对韩世忠的原语是“其事莫须有”,但是,以上的解释有违常理,语句的正确是“难道没有吗?”借语反问之话;为此,罪行虽无证,为何置“岳飞” 於死地...。
宋高宗不支持岳飞进行抗金而被除之的真正原因:1、岳飞的军队称为“岳家军”,并不称为“宋家军”更不称为“赵家军”,将军队称为自己的姓氏,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岳飞公开介入“太子之争”,因为高宗无子,岳飞支持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支后代继高宗位,而高宗则是赵光义一支的后代,触碰是宋高宗的底线,也犯兵家大忌;3、岳飞不主动将军队国家化,此时军队“将谋兵勇”、“势不可挡”会给中央收编带来困难,即对集权统治者造成了威胁;4、岳飞主战,却不知南宋朝廷堪弱,而国力不堪重负;5、岳飞主战,战无胜算,国之不幸,又中奸臣集团的口舌。6、恰巧迎来“二圣”,“三圣”一起,谁上谁下的漩涡之中。
注:岳飞一心想“恢复中原,迎回二圣”,指的是“靖康之耻时 北宋宋徽宗太上皇赵佶和宋钦宗皇帝赵桓被金俘虏的二圣”。
16)南宋时期的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也有称之为“西关砖塔”,后人改称“雷峰塔”。因绘制与布局所致,其雷峰塔未绘图中。
17)南宋时期的保俶塔。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汉族古建筑。坐落在杭州市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原九级,为保佑吴越王钱弘俶北上京城归来而建。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因绘制与布局所致,其保俶塔未绘图中。
18)南宋时期的六和塔,六和塔始建於东晋太和三年,即公元368年,为江南应氏始祖应詹的儿子因纪念父亲改葬钱塘赤水乡而建。从太和三年(公元368年)江南应氏始祖创建六和塔以来,历经北朝、隋、唐、五代等朝之兵扰(燹),屡建屡废。直至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追效先贤,而重建此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称之为“六合塔”,又取"天地四方"之意。时至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又一次毁於兵事。此后、南宋绍兴22年(公元1152年)再行建造。从此,历经屡修与完善保护,日趋豪华庄丽,延至今日。
19)白塔,白塔位於钱塘江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依据,是1049年主政杭州的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从白塔的形制判断,也应该是吴越后期的建筑。
白塔的另一处文字,却是出自一个无名氏。南宋时期,上八府的士民,顺了钱塘江来,在白塔的口子上岸进入临安城。一条由西往东的河,从白塔始,流经当年宋城墙,过水城门进城,北出古运河。如今,这千年的水流依然,名叫中河(原:盐桥运河)。当年,白塔边的埠岸整日人流不息,南来谋生的、赶考的、求官的、进香的摩肩接踵,买卖的、接客的、行医的、耍戏的市声沸鼎。商人看到了生计,卖起了杭州“地经”(导游图);读书人看出了偏安,想起了北地的沦陷,就有人留下遒劲黑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20)钱塘江白塔寺,原白塔寺位於钱塘江畔。该寺应建於白塔与钱塘江畔之间,兴建白塔寺於白塔之前期或同期。白塔寺的始末,从中国佛教文化规律,是先有寺后有塔,或者同步并建。此外,白塔寺的地势是高於周围的田园和其它建筑物。依据,是1049年主政杭州的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虽然,该寺的宏伟乃至基本情况无据可查,但是,从白塔寺和白塔之间的关系不难分析与判断,论据:一、白塔寺在北宋或至南宋时期、起码於北宋时期,在范仲淹的心中是钱塘江沿岸极为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寺院,有诗为凭;二、范仲淹当他咏《过余杭白塔寺》诗时字未提及“白塔”。於是,在当时年代的社会上或百姓的心中“仅有寺名声”而“尚无著名塔”。 由此推断,“白塔并非是历史上所谓镇压邪魔的著名之塔,而仅是白塔寺附属建筑之点缀物”。
历史的惨痛,从此、白塔寺的踪迹历经长河所淹灭,岂不知毀於南宋之后的何年代,但从范仲淹的《过余杭白塔寺》诗中不难看出白塔寺的形象和环境;足矣让后世“耐人寻味”。“不见古寺,只见诗迹” 叹惜也...
21)朝天门历史追溯,朝天门位於南宋临安城,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平陈,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而此地也被命名为新城戌,五代吴越时唐末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出於军事和政治经济上的需要,钱缪多次拓展和营建杭州城,并在隋城基础上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共建十座城门,就将新城戌改建为朝天门,元代大德三年间(1299年),经重新修建,改朝天门为拱北楼,大书法家赵孟颔还为此提《上拱北楼》。明代后期,由参政徐本改名为镇海楼。
明朝正德年间,因日本没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威胁杭城,故於镇海楼置大钟一座,大小鼓九只,作为报警报时之用,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火灾烧毁, 浙闽总督胡宗宪为防御倭寇侵拢重建镇海楼,五年后建成,并请当时的大文学家徐文长撰写《镇海楼记》,勒古立碑于鼓楼。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鼓楼直至於文革时期被拆除。
杭州鼓楼重建於2001年,杭州市为创建“文化名城”,决定重建鼓楼,并列为杭州市2001年重点工程之一。 重建后的鼓楼单体占地 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高19.47米,其中,城基内展览厅260平方米,仿照明代鼓楼建筑形式,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风格,木斗拱装饰。屋面仿古结构,黑色亚光琉璃瓦,古门窗。城墙为复制原城墙,墙体为清水墙。
22)南宋城隍庙、忠清庙在吴山上。还有昭济庙,在候潮门外浑水闸西。吴越钱武肃王庙,在方家峪宝藏寺。平济王庙,在钱江广子湾。平波祠,在白塔岭。嘉泽庙,在钱塘门外。水仙王庙,在西湖第三桥。五龙王庙,在涌金门外。龙井惠济庙,在风篁岭。南高峰龙王祠,在荣国寺后钵盂潭。玉泉龙王祠,在青芝坞净空寺内。旌忠庙(三圣庙),在丰乐桥。因布局所致,其中有些寺庙未绘制於图之中。
23)南宋临安城太庙,太庙是南宋历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其始建於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太庙遗址位於今的杭州市中山南路。南宋陆续修建的太庙、太社太稷坛,也没有遵循传统的“左祖右社”布局。整体参照宋代造园艺术,采用轴线对称布置,东西向为主,南北向为辅,道路沿轴线四个方位贯通。太庙的整体结构,在《南宋皇城图》中参照宋代造园艺术具有展现。
1995年9月,杭州市考古部门在建设工地发掘出南宋太庙东围墙,太庙占地总面积1500平方米,东门址和大型建筑台基。它的发掘出土被誉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将现有6000平方米的绿地划为四块,上植龙柏造景“双龙戏珠”和红花木、金叶女贞的模纹图形、寓意吉祥如意。整个绿化突出了简洁、明快、端庄的特色。广场中央耸立一块按太庙遗址原样仿制的南宋残墙说明牌,正面刻有南宋皇城图。广场主入口区设有直径14.56米的灰色花岗岩浮雕年轮图,并在两侧辅设6只仿宋柱基,以突出南宋风韵,寓意年轮迂回和历史变迁,展示南宋皇家宗庙的园林风格。
24)南宋五府,又称五寺,由太常寺、宗正寺、大理寺、司农寺和太府寺组成,是南宋中央官署的组成部分。
南宋五府是独立中央职能部门,与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平级,五府和六部没有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多之重叠。六部主管政令,五府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实际两者之间存在分工和制约关系。
25)南宋临安城内的伊斯兰古清真寺——凤凰寺(今杭州市中山中路与西湖大道交叉处),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之一。据北宋苑祖述在南宋初年所撰《杭俗遗风》曰:“回回堂在南大街文锦坊地方,系回回教民聚众礼拜之所,故一名礼拜寺。其堂四方壁立,高五六仞(约7.9米),迎面彩画,有回教寺匾额,中间圆门,上造鸡笼顶”。该凤凰寺的造形古朴与素雅。
26)南宋养马院,其分别称之为“御马院”和“良马院”。南宋饲养马匹的场所之多,仅在临安城养马基地近有十处,其基本在临安城郊外,最集中的在“嘉会门”附近一带。该养马场所划分为有御马院(御马营)和良马院(良马营),在马匹的成长或训练过程中发伣,是高大体壮与烈性的马匹定为良马,经严格挑选的马匹,如选中的是良马品质即划放至良马院(良马营)饲养,为预备军队专用,称之为“军马”。如温顺的马匹划放至御马院(御马营),将是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和外国使节等之用。此外,南宋有专驯马的教骏营,教骏营是为驯马和选马之地。
27)南宋官窑是为宫廷专业制作瓷器的基地,在制作现场有官方大臣督查。在瓷器制造方面颇为复杂,其制造的步骤中有:1、选矿,2、取原料,3、碾料,4、制料泥、制釉浆,5、造型、制模、成形,6、干燥、抹坯,7、装窑、素烧、8、上釉,9、装窑、釉烧,10、出窑,11、检验、进库,12、出库、外运,其中还有运进燃柴的一项工序。南宋官窑是宋朝迁都临安后,邵成章提举在殿中省修内司按北宋旧制在凤凰山下设立的,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建立新官窑。
28)南宋丝绸之都,临安城在养蚕季节有众多妇女养蚕和长年编制丝绸的器具繁荣场景,商铺繁荣的绸缎贸易与熙熙攘攘的街道。
南宋临安城是丝绸之乡,丝绸是构成南宋服饰的原料基础,服饰文化的发展和丝绸产品之间,它相互推动与促进了丝绸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和谐发展,亦给南宋时代的服饰文化增添光彩。
29)南宋临安城杂技表演,临安城民间人民生活富裕,娱乐活动种类也较多,其活动的场所分布於在御街上和多条支巷(弄)里常有上演杂技、演唱、卖花、耍猴、斗鸡、武术格斗与表演等娱乐场景。由此,为凸显和展现临安城民间技艺的发展状况,亦写实都城百姓享受多样文化与富裕生活景象。
30)南宋临安城种类丰富的小食店、作坊和诸多茶坊与制茶现场。南宋,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3)原来的饮食习俗及饮食业,因为、临安城的人数逐年猛增,原来的饮食结构已远不能适应,由於都城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於是,南宋临安城饮食业掀起一场革命与大为发展。北宋东京的京师等地北方人流寓他乡,为谋生立业,也多从事饮食业。《东京梦华录·序》,北宋时的东京“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饮食美学造诣深厚,烹饪技术精妙高超,所以东京人创办的饮食店铺很快主导了南宋临安的饮食业。据《都城纪胜·食店》记载:"都城食店,诸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同时,迎来全国从饮食业人在御街和几条支巷(弄)从事品种繁多的各饮食店,而迎诸多茶坊与制茶现场,不愧是繁荣昌盛景象。
31)南宋临安城的食铺:临安城分别有糕点、面点、馒头、烧饼、汤圆、饮品、粥食、酒类等各种店铺、作坊繁荣景象。
糕点,制作各式糕点:糖糕、花糕、蜜糕、糍糕、蜂糖糕、栗糕、麦糕、豆糕、小甑糕蒸、重阳糕十行等忙碌的风俗人情景象;
面点,制作各式面点:面条类有晻生软羊面、桐皮面、盐煎面、鸡丝面、插肉面、三鲜面……;
馒头,制作各式馒头:馒头类有羊肉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糖肉馒头、裹蒸馒头……;
烧饼,制作各式烧饼:烧饼类有千层饼、月饼、炙焦金花饼、乳饼、菜饼、胡饼、牡丹饼、芙蓉饼、熟肉饼、菊花饼、梅花饼、糖饼……;
汤圆,制作各式汤圆:糯米包裹上不同配料的糖馅煮熟甜点,发明于宋朝,南宋词人姜白石有一首诗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饮品,制作各式饮品:据《武林旧事》也记录肆摆卖的各种凉水:“甘豆汤、椰子酒、豆水儿、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在《梦粱录》也记载,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类” ……。
粥食,制作各式饮品:白果羊肾粥、阿胶白皮粥、山楂粥、补中益气粥、补肾木耳腰花粥、甜浆粥、脊肉粥、番薯粥、胡萝卜粥、熟地粥、枣仁龙眼粥、燕麦粥、酥蜜粥、绿豆粥、胡桃粥、红豆粥、薏米红豆粥、百合薏米绿豆粥、皮蛋瘦肉粥……;
酒类,制作各式酒:南宋皇帝的御用酒,蔷薇露酒、流香酒、长春法酒;后妃家的酒名有:天醇酒、香泉酒、瑶池酒、琼酥酒、瀛玉酒等。亲王家及驸马家的酒名有:兰芷酒、琼腴酒、金波酒、玉沥酒、清醇酒等。京城有名的酒店称为正店,和乐楼---琼浆酒;忻乐楼---仙醪酒;丰乐楼---眉寿酒;遇仙楼---玉液酒;会仙楼---玉醑酒;时楼---碧光酒;高阳店---清风酒、玉髓酒、流霞酒等……。
32)南宋临安城酒楼繁荣,据《武林旧事》卷六记载,南宋临安城酒楼中分别有官营和私营两项组成:官营有“和乐楼”等十一座官营酒楼,其酒楼常被称之为:酒库;私营有“熙春楼”等十八家酒楼,其私营酒楼之有名也。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亦记有这方面情况:自景定以来,诸酒库设法卖酒。这些酒店的装饰招牌有着宋代酒店外观、不仅在街道上以楼高层多令人注目,而且在门前用木枋扎彩楼,加各种装饰,施朱绿彩画,称为“欢门”。大门两旁竖红色栅栏,立店名牌,还有的挂着金红纱栀子灯,即一种形式如栀子花的灯。内部以名人字画为装饰,门前摆放四时花卉,装修非常漂亮。 酒店都会悬挂酒帘,又称之为酒旗,上书写有斗大的一个“酒”字,用竹竿高挑在门前。酒旗也有很多种类。
著作:如《水浒传》中的浔阳楼,高挑的是一面“浔阳江正库”的大旗,同时朱红的华表上还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即使是快活林这样的三等酒店,大旗上高挑的也是“河阳风月”,还有一副酒联,大书在销金旗上,为“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颇有一些豪气。有趣的是,有些乡村酒店为了标明记认,高悬一个草帚儿。
南宋临安城酒店业的繁荣只是都市发达经济与文明社会的一个方面,与其类似发达多有种。更有象征意义的是,临安城内以楼字命名的有十五座大酒楼。以坊、巷、街命名的歌馆达十座之多,其酒楼和歌馆均繁荣。
33)南宋临安城酒坊,酿酒临安城盛行之一,而酿酒丰富多彩,据《武林旧事》卷6《诸色酒名》,仅南宋中叶就有流香酒、银光酒、雪醅酒,龟峰酒、蔷薇露、琼花露、思堂春、蓬莱春、秦淮春、浮玉春、丰和春、皇都春、有美堂、中和堂、清白堂、元勋堂、珍珠泉、潇洒泉、齐云清露、北府兵厨、第一江山、蓝桥风月等等牌子,还都是在全国叫得响的名酒,由此,尚不著名的酒未含其单之列。
南宋酿酒和饮酒以黄酒居多,亦是临安城酒类之最。酿酒工艺,酿酒的基本过程有谷物。酿酒工序有:(1)、谷晒干;(2)、搓米(碓臼:碓窝和碓锥两部分组成); (3)、过筛(糠与米分离);(4)、清洗(洗米);(5)、过笼(蒸熟);(6)、熟饭加酒曲与加水(熟饭参比例加优质水,亦在酿酒时必须参比例加“酒曲”为酒引子);(7)、发酵;(8)、过滤(酒液与酒糟分离);(9)、酒液;(10)、贮酒。
上述的酿酒过程是基本工艺,於是,在《南宋皇城图》画面上有酿酒坊,位於朝天门外与盐桥运河岸的一处“酒坊”。由此,自“谷物”从盐桥运河以船舶运进码头,船靠岸之后缷谷物,然后以挑担到酒坊。最后,经酒坊酿为酒液至贮酒。此后、从贮酒缸的酒液装至车上运出的每一道工序均有呈现。
34)南宋临安城内有盐桥运河、茅山河等众多河渠代表城市布局。南宋,临安城内河渠众多,有盐桥运河(也称大河,即今天的中河)、茅山河、市河、清湖河等,除了御街外,还有四条大的横街,横街之间,是东西向的小巷,共同构成了纵街横巷,水陆并行的街网布局,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形成的长方形“纵街横巷式”城市布局的典型代表。
茅山河被填塞的经历,南宋在临安定都后,北人南迁,商贾云集,杭城出现极度的繁荣,茅山河也最为繁盛的时期,河上舟楫往来更加频繁,周围买卖兴旺。至南宋淳熙初,孝宗赵奋登基,为寿皇赵构筑德寿宫,废茅山河、东河南端为宫基。《梦粱录》有“旧德寿宫之东,今崇阳宫,有茅山河,因广拓宫基填塞”等语。绍兴三十一年八月(公元1161),此时,宋高宗的御医王继先在昌乐坊(即蒲桥东)一带,侵占民居数百家地,兴建规模宏丽的第宅,时人称为“快乐仙宫”。由此填塞蒲桥附近一段茅山河。以后沿河富户也侵占建屋,居民亦倾倒垃圾废土,以致全线淤塞。
35)南宋临安城内的盐桥运河上有大小不一的桥梁118座,其桥梁的造型无一雷同。当时,临安城内各造型桥梁共达559座。
释注:南宋临安城事时分别桥梁记,据《乾道临安志》记载,73座。历时八十三年之后,据《淳祐临安志》记载,203座。再时隔一十六年后,据《咸淳临安志》记载,559座。在其诸多桥梁中,因绘制与布局所致,其有部分桥梁未绘图中。
36)南宋游船、旱船:南宋皇宫内小西湖和皇宫外西湖常有游船、旱船等娱乐活动,而盛行。
游船,皇宫内外每逢节日或举行活动的喜庆时,南宋是游船鼎盛时代,船的制造由简朴逐渐趋向炫丽。临安城自船的使用从运载船向单纯的游船发展,在形式上起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方之后,於是、西湖泛舟之风盛极一时。据《梦梁录》记载,当时湖中大小游船远超百舫,其中有大的约长二十余丈、或容百人,有的约长十余丈、容载二三十人,上述船舫中,大都是制作精巧,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其名甚多,如”百花”、“十棉船”、“七宝”、“金狮子”、“何船”、“劣马儿”、“罗船”等。其船的造形和桨帆使用情况,可分以下几类:大型游船、楼船、槛船、车船、采莲船、瓜皮船等。
旱船,旱船表演人员一般一船两人,男女各一,六条旱船以上组成表演队时,前面一人撑旗作航标,以指示全队舞蹈动作的整齐。旱船队一般有九条旱船组成豪华的彩色方阵,每条旱船可以装饰各异,色彩鲜艳,越有特色和乡土气息会赢得赞赏。
37)南宋的钱塘江上航海帆船,盐桥运河上的货船、游船与北至古运河等船舶相接来往频繁。其南通钱塘江,盐桥运河两岸布满码头、货栈,榻房、店铺,作坊等形成了与古运河、临安城内河与钱塘江之间相通之势,由此、形成来自各地的游客,货物运输十分繁忙,构成了商客和贸易货源充足的繁荣景象。
南宋航海事迹,南宋时期,古代造船技术的三大发明——船尾舵、水密舱、尖底造型及龙骨结构,虽在北宋之前就已出现,但直到南宋时才大量运用到远洋船舶中。南宋,一艘大海船可载千人,最多有12帆,载货数百吨,比北宋的船要大好几倍。《岭外代答》记载,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酿酒。这种巨型海船在当时的世界上遥遥领先,后世的“郑和宝船”亦是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造船的优点。
在航海技术方面,南宋也有很大的进步。沈括发现地磁偏角后,水浮磁针得以应用到船舶导航中。进入南宋以后,船工们将水浮磁针与带有方位标志的部件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仪器,即后来所称的“罗盘”,开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新纪元。此后,罗盘随着商船队传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有力的推动了西方航海。所以马克思曾说:“指南针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此外,南宋人还熟练地掌握了海洋季风的规律,充分利用它来保障航行。冬季,西北季风强盛,海船便可沿“丝路”南下;夏天,东南季风强盛,则由南洋归来。南宋的航海者总结了大量预测天气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能够根据风向和风力大小进行升降旋转调节的平式梯形斜帆和“之”字形的调帆方法,保证海船在各种风向下都能顺利前进。南宋深水测量技术也相当成熟,可以用“下钩测深”、“以绳结铁”等法,测量水深七十丈以上,以确定船舶所在水域能否下锚停泊。
南宋如没有水运科技的推动,“东方海上马车夫”的壮丽奇观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划时代的水运科技使南宋商船成为那个时代的海上奇迹,不论哪国商人都以乘坐“中国大舶”为最佳选择,中国船以其美丽与磅礴征服了世界。凭借着举世无双的船队,南宋迎来了大航海的黄金时代,环中国海、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满是中国船队如云的帆影。
38)南宋皇后汇集后宫前去钱塘江观大潮,宋高宗以自己的“六驾马车” 和口谕“领侍卫内大臣”等侍卫护送皇后携嫔妃、才人、宫女、太监等出宫郊游至“六和塔”观大潮的盛大活动场景。
南宋钱塘江“六和塔”逢年中秋之季大潮盛景。南宋临安城(今杭州)钱塘江,在古代,中华民族除中秋拜月赏月之外,中秋观潮可谓是一大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为盛行。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南宋年间的观潮在钱塘江上六和塔一带居多之胜景,其潮水的由来,“起始之时,微见远处如白带一条迤逦而来,顷刻波涛汹涌,水势高有数丈,满江沸腾,真乃大观也”。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除了在太阳、月亮、地球都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引力最大涨潮原因外,还有其独特的原因——杭州湾和钱塘江的地形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潮起的时候海水从宽达一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当溯江上到达“六和塔”地带的两岸逐渐收窄,其涌潮时江潮却以每秒十几米的流速向前推进。由于两岸逐渐收窄,湾内江水迅速提高出现涌潮。而此时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挡难于外泄,反而提高了湾内的水位,加强了潮势。加上杭州湾海面一带夏秋季节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这也助长了潮水的声势。潮头便形如立墙,势若冲天,举世闻名的观潮胜景便由此形成。
39)南宋战船、战舰“日行千里”。在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其中车船是中国古人发明创造之一,车船是一种战舰,它有两个木轮桨,每侧一个,一轮叫一车,以人力用脚踩踏,带动轮桨转动,使船行驶,前进速度很快。
楼船的船型,船体很大,长36丈,可容战士千余人。用转轮22到24组,不过这种大型车船只适用于广阔水面,并不普遍。主要使用的还是八、九车以下的中小型车船。如大型楼船的甲板上有三层建筑,每一层的周围都设置半人高的防护墙。第一层的四周又用木板围成"战格",防护墙与战格上都开有若干箭孔、矛穴,既能远攻,又可近防。甲板建筑的四周还有较大的空间和信道,便于士兵往来,甚至可以行车、骑马。
南宋时期轮桨增多,有4轮、6轮、8轮、20轮、24轮以至32轮之多。李纲说,荆湖南、北路一带的车船“其大有至三、四十车者”,每车有两个轮,“鼓蹈双轮势似飞”,“施于大江重湖,以破长风巨浪,乃其所宜”。 南宋后期,战船各种造型的有1600艘之多,而居多战船上备有火药桶,投中敌舟能使全舟尽焚。战船上也有使用二级火箭“火龙出水”等火器作战。
40)南宋战车,南宋在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的抗金备战中,魏胜分别创制出抛射火球的炮车几十辆、 “如意战车”各安几十支大枪的几百辆,以及安有床子弩的弩车。该战车的车前安有兽面木牌,旁侧有毡幕遮挡,可蔽士兵五十人,每车用两人推进。行军时,上载辎重器甲,驻营时,挂搭如城垒,敌不能近;列阵时,“如意战车”列在阵前,弩车作阵门,可射出如凿的大矢,一矢能射几人,炮车在阵中,抛射火球、石弹,可远及两百步;作战时,三种车上的兵器配合使用。魏胜创制的炮车、如意战车和弩车,因技术先进而战势中获胜,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曾下令各军仿造使用。
41)南宋军事装备,巢车、壕桥车、云梯、弹炮车、扬尘车、偾辒车、床弩、弓箭、溜筒(肩扛)。
巢车,巢车在《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中关于巢车的记载如下:“巢车其制,以八轮车当中建髙竿,竿酋施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其屋方四尺、高五尺,以生牛皮裹之,以御矢石。竿之高下以城为准,使人藏屋中,下窥城中事。远望如鸟巢,故谓之巢车也”。
壕桥车,壕桥车分别有折叠桥、濠桥, 壕桥车由桥面及其下安装四轮, 使用时由士兵推入城壕, 将桥面架在城壕之两岸上,桥的长短视壕之宽度而定,若城壕较宽,使用折叠式壕桥,平时将桥面折放车上,需要时将其张开使用。
云梯,宋代的云梯发展到高峰,梯的底座以生牛皮包裹的车,推梯的人在里面,将主梯设计为两段,以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其需要时将梯推靠近高墙,然后上翻折叠部分即可登越城头。
弹炮车,在《武经总要》记录一共有十几种样式炮,其中有七梢炮、五梢炮、双梢炮、单梢炮、旋风炮、柱腹炮、虎蹲炮、合炮、车行炮、行炮车、卧车炮等。还有轻便只需两位士兵操作的“手炮”,毎次射发弹半斤重,上述列举的各式炮中,如七梢、五梢、双梢、单梢等,其结构基本相同,均是由四根脚柱与方形架上装炮梢,炮架按轻重彶别划分,七梢炮最重,将九十至一百斤重的石弹向前抛掷五十步之远,该拽索一百二十五根,需用二位士兵定炮,二百五十位士兵拽索。野战轻便操作单梢炮,四位士兵拽索,一士兵定炮,将二斤重的石弹抛掷五十步之远。上述有十几种样式炮,不作一一列举。
扬尘车,在《武经总要》卷十中有记载,一种专以用来扬播烟尘的扬尘车。扬尘车约行烟,置三二十具,如飞梯、板屋之类或即以飞梯板厘移用之亦通。其车与烟同纵,待烟气盛,即推车逼城,扬其尘灰,使用石灰为佳。守城士兵不能存立,必回避、聚向一边,则破城士兵即可攻之。
偾辒车,其车与尖头木驴车在构造上稍有区别,车身的横截面如同“人字”形木屋,屋脊用长15尺的大木制成,两侧顶盖外蒙上生牛皮,从屋脊向下张开,架在用巨木制成的大型长方形木框上,框下安六轮,身高8尺。其作用与尖头木驴车相同。
木幔车是在一个大型长方木框的中央,竖立一根粗长的大圆柱,柱上安桔槔,即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吊杆,头部张一块用板制成的木屏牌,外裹生牛皮,尾部用绳挽系於车框上。使用时,士兵推车前进,并不断用桔槔调整木屏的位置,抵御守城士兵射来的矢石,攻城士兵在其遮挡下进行攻城作战。
床弩,在《武经总要》记载的新形合制弓使用的床弩有八种,采取依弩的强弱或射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弓床子弩,弩床上装有两张弓,其分别置於粗大的弩臂前端与后部,发射时、先采用一条两端带钩的粗大坚实的绳索,一端钩住弩弦,另一端钩住绞车的轴,此时、需五至七位或十余位士兵合力转动绞车,将弩弦张开,由装箭专管的弩手将弩箭安好,扣在机牙上,瞄准目标;每当放射时,由专管的弩手高举重锤猛击板机,即巨弩箭飞向目标。此类箭粗大,箭镞扁凿形,所以、称之为 “凿子箭”, 它的射程约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五步之远。
二类称之为三弓床子弩,它比第一类更强大,射程超出一倍。神臂弓也是弩一种类,它的制造方法以桑木为身,檀为秢、铁为蹬子枪头,麻绳扎丝为弦,铜为马面牙发。上述床弩的种类繁多和使用方法也稍有不同,为其不作一一列举。
弓箭,在北宋时期有关箭一类,《武经》中有记载的钢箭、铁骨丽锥箭、木扑头箭、三停箭、飞羽箭等。南宋时将箭类依然发挥使用,其均是适合用於单兵,每当一士兵的力量便可发射,也便于行军野战,它在前线战场的队伍中配备量是最大兵器。
溜筒(肩扛),溜筒发射时,射手将已缚火药筒的钉篷火前放置于溜筒上,点着从发射火药筒口通出的火药线,其将发射火药引燃,借助火药的反推力,使火箭按(溜筒)所对敌船的方向射出,当钉篷火箭扎刺在敌船的帆篷上时,发射火药筒中的药线恰好将毒性火药中的药线点着,毒性火焰随之喷出,焚烧船上的桅帆篷索。因火焰有毒致无法补救,只得任其焚烧毁之。
42)南宋兵器,此图面上有展现,在正准备出征的队伍中分别携带大量各种兵器,如:“中国古代称之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其十八般武器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时至宋代,据《宋史·赵赞传》:「世宗移兵趋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木盾:《宋史·曹利用传》:「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盾之威力:《宋史·宗越传》:「家贫无以马,常刀盾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在《武经总要》记载。 先说短兵器。宋代的短兵器形式复杂,但主要还是刀剑。刀形状简易,颇为笨重。《武经总要》列举“刀八色”:“刀之小别,有笔刀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竞为异制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开阵划阵、偏刀、车刀、匕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录。”也就是掉刀、屈刀、欢耳刀、掩月刀、 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但民间还有朴刀这一常见兵器。这里大概说说朴刀。在《武经总要》中是不见朴刀的。估计是民间武器,不怎么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朴刀的用处非常广。扑刀是能兵农并用的, 所以朝廷几次申诉不能私造使用可对它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断。朴刀是短刀头、长刀把的,刀身无鞘,长刀把可以从刀头取下, 作杆棒用,安上短把就是用于“刀耕火种”的“畲刀”,是为农具;如果安上了长把才是“朴刀”。剑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为唐式,而且正式战场上剑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在刀剑之外,就是所谓的“杂兵”如蒺藜(又名骨朵,蒜头),铁鞭,铁锏,斧头,烈钻,火钩等等。其中在铁蒺藜骨朵就是一根棒的顶部装一个圆球形的锤头,锤头呈多瓣球状的叫“蒜头”;制成带刺的蒺藜形状的叫“蒺藜”。铁蒺藜骨朵是羌戎兵器,汉朝时开始用于中原军队。铁鞭,铁锏和斧头皆是唐代遗制,许多演义书籍也有些记载。另外,烈钻总长一尺五寸,宽八寸,柄长三尺,有拐。火钩和钩镰枪类似,只是将枪头换做双钩刀。上述在十八般兵器中使用各有发挥之长,不尽一一阐述。
43)南宋的皇家轿、马车,官轿、马车,普通百姓娶亲轿子、马车。宋代皇亲国戚出行时坐轿或乘马车,达官贵人和百姓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类似,但在等级上有严格的区分。百姓人们出行,也有乘牛车或驴车,出门乘轿也很普遍。
古代的轿子,大致有两种形制或类型,一种是不上帷子的凉轿,也叫亮轿或显轿,另一种是上帷子的暖轿,又称暗轿。南宋时期,轿子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宋史·舆服志》中记载:“中兴东征西伐,以道路阻险,诏许百官乘轿……”。在不同的等级或官品,其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如至明清时期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抬轿子的人数也不同,一般二至八人,民间的普通百姓出行时抬轿为二人,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在清朝规定中记载,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乘“八人抬”等。至于皇亲国戚出行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此外,轿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处处显示着封建社会里森严的等级区分。如皇帝、皇后或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出行时乘坐马车的等级也都有严格制度。
44)南宋将领的铁甲和战马的马具装。南宋初年,马上重骑兵,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每副用甲叶一千八百二十五片。在盔甲的制造技术方面利用了冷锻技术,使得铠甲经久耐用,更为坚固。《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载,一领铁甲的重量是45至50斤(约26.86—29.84公斤)。一匹战马驮载的人甲和马具装的合重量至少有60—80公斤,最重者可达130公斤。如马具大全装:马头的面帘,颈部的鸡项,马身上的甲身,胸前的荡胸,马屁股的搭后连成一片,密不透风,一点都不比西方重甲骑兵逊色。小全装:包括甲身,搭尾、了项,鸡项、面子、秋?(左铁右或)六个部分。重铠增加了战马的负担,使其难以持久战斗,只有高大健壮而又稳重的马匹才能充当甲骑具装的坐骑,即使是这样的高头大马也只能以小跑、慢跑冲锋。
45)南宋去除坊市旧规,发展城市经济,也是南宋临安城最具特色的市井基础文化发展。临安城彻底去除坊市分割旧制,呈现店铺通布、大街小巷日夜营业繁荣景象。南宋为重视城市公共建设及保持良好生态,除“加固钱塘江堤闸,防止潮患;整治与保证城内河道、陆路畅通”之外,还需疏浚西湖,美化景观。据《武林旧事》记载,仅南山路从丰乐楼南开始,经暗门、钱湖门外,至赤山烟霞石屋止,享有游览景观169处。而且、南宋发展钱塘江海运;北贯京杭古运河水域通道的盐桥河(今中河),流通昌盛而往来各地的游船、商船、码头、货栈。其发辉钱塘江和北有古运河之优势,拓展江河水运文化而保交通便利。
46)南宋农民耕地的犁、锄、铲等各式农耕工具。犁:犁是耕地的农具:犁杖,犁铧,犁头,木犁。 用犁耕地:犁地,所称之为犁。锄 : 锄是刨地及除草的工具:锄头,铁锄。 刨土及除草:锄草,锄耘,锄地。铲:铲是务农的工具:铲地,铲草。 除草及揭土:铲头,木棒。亦称之为铁铲。
南宋曾之谨撰《农器谱》三卷、续二卷,记述耒耜、耨博、车戽、蓑笠、轾刈、築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等十项农具和有关器物。
47)南宋水车和农用灌溉水车。中国历史上为农田灌溉,以木制的汲水装置——龙骨水车。南宋陆游《春晚即景》:“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这种水车主要由木链、水、刮板等组成,节节木链似根根龙骨,因此得名龙骨水车。龙骨水车是立式,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其基本为脚车、脚踩的翻车。还有一种称为水车: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发明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该水车制造是按需要和凭借现场条件确定水车轮的大小。 南宋张孝祥〈题能仁院壁诗〉中大赞其曰:“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可见此水车对农事帮助之大。
48)南宋临安城的城池毁於元朝,南宋王朝被更替之后,南宋皇宫先遭火焚,后被改为佛寺。元朝为示一统天下,禁止修筑城墙,於是,临安城墙与城门被逐渐夷为平地。至元末,张士诚割据两浙,以杭州为据点,改筑杭城,将原南宋皇宫所在地的旧址截於城外,即废掉四座旱城门,新建起现在的凤山门。然后,并更换城门一些名字,从而奠定明清杭州城的基本格局。辛亥革命后,杭州的城门相继被拆除,独留凤山水门。
回顾历史,试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将会不或何时走出王朝不被更替的历史怪圈;在中国每当一代王朝更替会给民族的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灭顶之灾。此由、在乱世中,如分别造成的失亲之痛,科技主体瓦解,物资流失,基础毁灭...。
49)南宋临安城的城墙材料。南宋时期,临安城的城墙材料:为了寻找南宋时期临安城原城墙材料的“蛛丝马迹”,在已收集大量的文献中事关城墙材料“无一列举”,曾仅有湖南株洲“茶陵南宋古城”宋代石头城。为此,於2001年5月本人在“万松岭书院”与两位老人相遇,而畅谈南宋临安城原城墙材料一事,此后经引见与拜访过自少年至晚年长居住杭州的七、八位老先生,向他们请教与询问他们早年所知情况。他们口述:於1989年,他们在凤凰山小学(现为上城区少年军校总校)内发现砖砌的城墙、道路以及大型夯土台基,经大家分析与推测,该是南宋皇城的南大门丽正门,而发现墙心是夯土,外砌的是青砖(约长x宽x厚:0.80mx0.60mx0.15m);后来,其青砖有萧山来几人开着几辆拖拉机而自称运去做磨刀石之用。
至2014年04月09日,早上7:30分在原杭州卷烟厂对面,隔着中河,有一条窄小的南兴加儿巷,在巷子地面以下约1.5米处,挖土机清沟,为铺设污水管的挖土机时发现老城墙,随即清出一个高约60厘米、宽约1.3米的是层叠剖面的青砖,考究的青砖叠得整整齐齐。每块砖大约4厘米厚、16.5厘米宽、二三十厘米长。南宋古城墙的材质是“青砖”已确定,但青砖的规格有待新发现与研究。
50)南宋临安城的城内河岸砌筑或台阶材料。南宋时期,临安城的城内河岸砌筑或台阶材料:在大量的文献史料中“尚无记载”。为此、於2003年9月也经介绍与拜访过自少年至晚年长居住杭州的多位老人,为此、他们说:--1998年期间先后为中河路上建高架桥的施工队深挖地基时发现木桩和石板条,其原於南宋盐桥运河(今杭州市区中河)的河岸,即今中河路。当时,经挖基人员和杭州老人们分析,其离地面至据深度推算:是南宋“盐桥运河”的河岸砌筑遗留材料。
51)南宋临安城内教育和学校规模。南宋教育体制完备,其教育的官学、私学皆发达。以太学、地方州学、县学为代表官学的书院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子监是宋代中央官学的机关,也是唯一的中央官办最高学府,建炎三年(1129),国子监并入尚书省礼部,直至绍兴三年(1133)六月复设“行在国子监”, 当时“监生” 只有三十六人。至绍兴十二年(1142)十二月,诏太学生以三百人为额;次年,利用岳飞旧宅扩建国子监太学,时称“绍兴太学”。绍兴十六年(1146)生员增至一千多名,至南宋之后期生员增至二千多名,《梦梁录》卷一二《学校》记载太学“规模宏阔,舍宇壮丽。”
52)南宋临安城武士习武、比赛的精彩场景。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为武科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开放武科、鼓励民间习武。历经唐宋明清四朝,从开设武科始终的一千二百多年中,共出过二百八十一个武状元,至南宋与辽、金对峙一百五十年,为维持偏安局面,不得不全面开放武禁并不断加强军民武装训练以图恢复失地统一国土。南宋仅一百五十二年就有二十六位。二是大力兴办武学,与太学享受相等待遇,三年一期,从中择取正、副将领军事管干。三是经常性举办军事训练,武术比赛等活动,临安城内每年举办“南高峰露台争交,择诸道郡膂力高强天下无敌者”给予厚赏并“补军佐之职”。这一时期打擂比赛逐渐规范化,形成一整套规则,称“社条”,也出现了一大批正规裁判,称“部署”。
南宋武学博士是北宋元丰官制改革后,改武学教授为武学博士。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沿用不变。他的主要职责,是掌以兵法七书与弓马技艺训练等事。其官为从八品。北宋时两员,其多以文官臣担任;南宋初期一员,后增为两员,分别由文官、武官各一员担任。自从《宋史》列传中担任过武学博士的有魏了翁、王应麟、李性传等多人。
53)南宋八卦田历史由来,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山胜迹中有宋藉田,在天龙寺下,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作八卦状,俗称九宫八卦田,至今不紊”。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赵构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了礼部官员的提议,开辟籍田于国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遗址处,在每年春耕开犁时,皇亲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礼”,执犁三推一拨,以祭先农。
54)南宋临安城郊外的著名古墓。南宋临安城的郊外历史上安葬有历代英杰,如武翼大夫、刘光世、梁弄等古墓。还有如汉墓,六朝墓,唐墓,宋墓等历代古墓,其古墓历史之久又缺乏记载,有些需要新发现与研究。古墓,因绘制与布局所致,其历代古墓未绘图中。
55)南宋临安城有西湖、孤山。在西湖岸上有大佛寺等多座寺庙。最为秀丽景观是孤山,孤山是碧波荡漾景观所环绕。在孤山上有孤山寺、四圣延祥观、西太乙宫、太一宫、圣观等。其中,孤山与岸连接中有苏堤,苏堤上有多座桥,诸桥中在历史上颇具著名的分别是有“断桥”和“涵碧桥”。此外,西湖四周岸上园林景观集聚,其园林景观融入自然景观,由《南宋皇城图》均纳入其中,不愧堪称“美不胜收”。
56)白堤和苏堤的真实来历:凡到过杭州西湖者,大约极少有人是不曾徒步走过“白堤”“苏堤”这两条著名长堤的;凡徒步走过这两条长堤者,大约极少有人不知道它们的得名之由是:分别由唐宋两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担任杭州地方长官时主持修筑的。 其实,细究两堤来历,上述知识并不准确。
位于西湖北边,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西至“平湖秋月”,这一条连接杭州市区跟西湖风景区的著名堤岸,通常被称为“白堤”。人们都说,这是因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这一条堤岸。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期间,的确曾经主持修筑过一条堤岸,但不是这一条。它位于旧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曾经被称为“白公堤”。但是,那一条堤岸由于城市地理的变迁,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现在这一条“白堤”,并非“白公堤”的简称,而是“白沙堤”的缩略。“白沙堤”是唐朝时的名字,同时它还被叫做“沙堤”;到了宋代,又有“孤山路”、“十锦塘”等名称。“白沙堤”虽然也修筑于唐代,当初是为了储蓄湖水用于农业灌溉,但是时间显然早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从白居易一首诗《钱唐湖春游》(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看,他在杭州西湖的活动,主要范围似乎是孤山以西,今天曲院风荷一带。白沙堤并非如今天这般游人如织,而是相对比较荒凉的地方。不然,白居易也无法在那里骑马驰骋。总之,“白堤”的修筑,跟白居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相比之下,位于西湖西侧、南北贯穿西湖的苏堤,为苏轼所建筑,则于史有证。《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可见,西湖的两条名堤,得名之由,一条是移花接木,一条则是以偏概全。此外,析西湖“断桥”之旧事: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的老苏堤(今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57)南宋十景,临安城西湖的周围描绘与著名的有十大景观: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曲院风荷、苏堤春晓、南屏晚钟、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因布局所致,其中有些景观未绘制於图之中。
58)南宋临安城有“三省枢密院架阁库”和“六部架阁库”共有架阁库两座:
(一)、南宋第一座,南宋自定都临安以来,为保管国家档案,在中央设置了三省枢密院架阁库和六部架阁库。据《咸淳临安志》卷四记载:“三省枢密院架阁,在制敕院后”,“初立厅事,后植阁三闲……力请於朝,得缗钱二千有畸,增其阁十三,共为十有六闲。列三省、密院为四库”。从中可见,三省枢密院架阁库地理位置在三省所属的制敕院后,共十六间。三省、枢密的档案分别保管在四个库房之中。另《梦梁录》卷九:“三省枢密院架阁,在制敕院后”。而制敕院即制敕库房,在三省治所内。并且“右墙向南,为户部度支”可见三省枢密院架阁库办公场所和三省行在相邻。应在《京城图》所标三省、六部的位置内。三省枢密院因其地位并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其规模并不大,在《京城图》中并未标出。
(二)、南宋第二座,南宋第二座是中央架阁库即六部架阁库的地位相对更为重要,在《京城图》上有明显标记。《咸淳临安志》卷五:“六部架阁,位於天水院桥”。卷二十一《疆域六•桥道》:“天水院桥,在六部架阁库前”。又据《梦梁录》卷七:“六部架阁库前曰天水院桥”。卷九:“六部架阁库,其库在天水院桥,掌六曹之文书,主二十四司之案牍,故官置库掌其架阁,皆无失误矣”。另据《京城图》南边天水院桥边有架阁库标记。综合可见,《京城图》中所标“架阁库”应为六部架阁库。《京城图》中六部行在位於和宁门北,在京城南边。而六部架阁库却远在京城北部的天水院桥,三面环水。主要基於以下几点考虑:
一、利於防盗。六部架阁库前后皆有河,偷盗驾舟易发出声音,易被当值者察觉,并且发现偷盗后,容易追捕。据周必大《乞修架阁库》曰:“两月前,曾有人舣舟於岸,偷窃吏部案卷、敕黄之类,欲载往外州,作故纸出卖,既觉察擒捕,即投弃水中。慢藏诲盗,必至於此”。有人想偷盗档案作纸卖,被觉察擒捕。说明了其地理位置环水的优越性。
二、利於防火。火灾是南宋临安城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灾害。临安城内频繁发生火灾使南宋政府在六部架阁库的选址上极为慎重。其架阁库前有小河,后有大河,偏於城北一处“长岛”上,利於防火灾。此外,架阁库西边有草料场和省仓上界、淳祐百万仓等粮草仓库,都是出於防火的考虑,南宋政府体现对档案的重视。
三、交通便利。观《京城图》,六部架阁库前后有水,而临安城内水运发达。从六部直出到六部桥,沿河向北,左转便到了天水院桥边的架阁库。从地势上看,南宋临安城地势西南高,北边低,皇宫大内也是根据山势而建。由此,从六部运出的档案,通过水运至六部架阁库便顺流而下,省时省力。此外,御街从皇宫“和宁门”北出,贯通京城南北,道路宽敞,是临安城的主干道。六部架阁库位於御街主干道的尽头,从六部将档案运输至架阁库非常便利,查阅亦十分方便。
59)南宋著名的“天宗盐场”和“天宗酒库”。位於临安城的城北,其分別在“天宗水门”旁与古城墙內,古运河岸。而是“淳祐百万仓”对面和分别於“省仓上界”、“六部架阁库” 等 的斜对面,该“天宗盐场”和“天宗酒库”分別於水门和城墙内与古运河边。位於古运河旁的船舶往来频繁,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亦是货物和贸易活动极为繁荣。
60)南宋临安城的 “天宗水门”,位於城北,是古运河与来自全国的船舶进出古城门之水门,亦分别於临安城就城内河进出船舶的“余杭水门” 和 “余杭城门”出城北的城旁边,该 “天宗水门” 它给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中,为临安城来自全国船舶进出古城门的运河水域贸易提供与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61)南宋服饰文化,宋以来,男子为官时的朝服,宋建隆三年以后赐发的范围更加广泛,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朝服,又称为“公服”。宋代官吏公服――宋朝百官常朝视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礼及隆重朝会时穿着祭服或朝服。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头戴幞头,腰间束以革带,脚穿靴或革履。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长翅帽”,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最能显示官品的是公服所佩革带,是官职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比服装颜色分得更细。
当退休之后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裰」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亦称为「东坡巾」。
南宋男子服饰具代表即常服,其是指男子除在朝为官服之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常服是指於居室穿的"燕居服"也称之为"私服"。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与限制。从隋代开始,帝王统用明黄色制衣,官臣不得乱用。据文献记载,由于朝廷内赐佩金银鱼袋的公服是以紫、绯色原料制做,故一般低级官吏不得乱用,而只可服用黑白两种颜色。宋时常服有如下几种:"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者着锦袍,无官职者着白布袍。
南宋女子服饰,宋代服饰沿袭唐代 ,以半露酥胸为主,此风气也非唐代开始,早在唐代之前中国就流行广领服饰,如历史上的艺术画家为宋代绘画中的各阶层女性的着装 ,程朱理学对服饰的要求也不保守,淳熙中朱熹定女性礼服为大衣,褙子,据(宋史.舆服志 ) 记载 ,背子为窄袖对襟,里面配抹胸,大衣继承晚唐代 ,与晚唐服饰极为相似。但改帔为霞帔, 有史料和古画为证,如杜太后所穿大衣,霞帔为蓝色部分。还一些临安城的贵族闺阁们,而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许多种装扮方法,追求出新与别致。不但衣料选择考究,而且梳妆亦很特别,有的梳大方额,有的扎发垂肩,有的云光巧额鬓撑金凤,贫者还有用剪纸装饰头发,身上抹香,足履绣花等。
宋代皇后礼服,宋代皇后最贵重的服饰,平时很少穿着,只有在受皇帝册封或祭祀典礼时使用。皇后穿着礼服时,头上必须戴凤冠,内穿青纱中单,腰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下穿青袜青舄。
女子缠足,南宋的妇女,大都是缠足的,她们把形同玉笋一般的小脚用长绢包裹起来,套上锦袜,穿上绣花鞋子,有的在鞋头上还扎着彩色绒球,叫“凤头”,故有“凤头绣鞋”之称。
上述分别的男子服饰,女子服饰;在男子中,男子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和平民百姓。在女子中,女子上至公主皇后妃嫔下至宫女和百姓民女。其服饰,在图中均有展现。
62)、南宋临安城嘉会门乘坐大象场景:南宋临安城的“嘉会门”前乘坐大象的象队成群出城游览。大象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至北宋,自从缅甸、越南等国搜集大象200头,开始用於象军。后来,至南宋改为放养或观赏。
63)南宋陆秀夫与赵昺少帝殉国,元军攻破临安城之后,而分兵追赶宋军。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拥立8岁的卫王赵昺做皇帝,改年号祥兴,迁居到广东新会县南80里海中的小岛厓山。这里地势险要,可以固守。当时官、民、兵尚有20多万,多半住在船上。沙南和广东的人民也纷纷响应。元政府派蒙古军和汉军分路进兵,张弘范以舟师袭击漳、潮、惠这三州,李恒以步骑偷袭广州,阿里海牙率蒙古兵攻打琼州。
1279年春,张弘范率水师进袭任山。张世杰结舟固守。元军用火焚宋船,家船上涂着湿沙,火一时烧不着。张弘范又派人去家船说除,张世杰和军民无一应者。元军据守海口,断南来的水源,南宋军士吃干流饮海水,引起了呕吐泄泻。张弘范把军队分成四组。乘湖涨时进攻来船。
南宋军南北受敌,1279年3月19日,即南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日,陆秀夫背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注:宋末时的陆、张、文这三位大臣称之为三杰”。
64)南宋临安城内的河岸有妇人洗衣、小孩玩水等洗衣房场景。
南宋临安城有盐桥运河、茅山河、市河、清湖河等河渠,其河岸常有的妇人洗衣和小孩玩水的场景,而场景以 “淋漓尽致”的表达景象 。此外、亦有场景,中国古代皇宫有专为皇家服务的御用洗衣房。历至南宋,皇宫内外也有专为皇家服务的御用洗衣房。而且,在民间也开始出现有为皇亲国戚、官僚、富人服务的手工洗衣房。
65)南宋时期临安城制风筝与放风筝盛行,风筝起源於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风筝,杭人称“纸鸢”,“鸢儿”,为民间传统游戏。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从扎细竹骨架,到糊以纸绢,涂以彩绘,调准提线点,系以长线,各道工序十分讲究。
南宋时期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临安城为盛行的娱乐活动。当时已有放风筝比赛活动,比赛常在春游时进行,地点在西湖断桥一带,比赛方法据《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记载:“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绝线者为负”。在比赛项目中较为凸出的一项是:“两根风筝线绞在一起,以先绞断者为输”。
66)南宋皇宫内外台阶云龙浮雕,在《南宋皇城图》上有多处出现,如:皇宫大内的“集英殿”前和临安城北的“万岁桥”等台阶上有云龙浮雕。 南宋都城皇宫大殿以及具标志性而常有帝王经过的行道,其设有三条行走的台阶,皇帝是行走中间,在这条道的两侧台阶中央是有云龙浮雕,此道是专皇帝之用,亦是皇权的象征,但不是用来行走踩踏,如果皇帝是步行走云龙浮雕的两侧台阶,是被抬上去、其给皇帝抬轿之人务必走云龙浮雕的两侧,皇帝便从云龙浮雕上抬过。
借此,解读“陛下”: 中国古代臣民将皇帝称之为“陛下”,“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至后来,有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不得随意向皇帝直接说话,而由太监或侍卫站在“陛下”前 转达。称谓“陛下”是由来反映出君主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 1.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2.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3.中央机关权力分化;4.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67)宫殿按比例缩小与额枋上绘制图案,在《南宋皇城图》上有展现。中国古建筑,自大木至建造和晕染完成的程序多道与绘制极为复杂,从《营造法式》图样书籍中不难看出她的程序多道与建造严格。借此,阐述《南宋皇城图》上所还原宫殿,南宋“大內”宫殿她原本是 “金璧辉煌、巍峨壮观”之大殿。当每座巍峨的宫殿以浓缩方式绘制时,精致至极。如:在原高达十多米的垂拱殿、大庆殿、文德殿、紫宸殿、集英殿等宫殿格局不变的基础上浓缩为六至七厘米(6~7cm)。宫殿的其中额枋部位,自宋代开始常称为“阑额”,从其结构上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在浓缩巍峨宫殿是参照结构的各部位均按以比例缩小。列举,经缩小之后大额枋的髙度(宽 )仅有二至三毫米(2~3mm),而将大额枋的整枋上划段长度为八至十六毫米(8~16 mm) 或更长些。然后,在大、小额枋的各段上分别绘制“如意头”、“莲荷华”、“宝牙华”、“太平华”、“牙脚”、“豹脚”、“金童”、“玉女”等山水图案。
宋朝《营造法式》的营造,在装饰与建筑是结合宋代一大特点,其与唐代的建筑上从外貌到室内都明显不同。据《营造法式》记载,宋朝的殿堂建筑结构都以横向铺排垂直的屋架为主。每个屋架均由纵柱、横梁椽襻以卯榫方式组合而成,木结构建筑中檐柱与檐柱之间的梁,柱顶铺作斗拱。如是厅堂结构,由於规模比较小,不需铺作,故称为柱梁作。
宋代建筑的技巧在娴熟基础上,是着力於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於装修和装饰上极为细致。如,在格子门的一条门框上分别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
68)南宋临安城,即为还原的巨作《南宋皇城图》的图中人物、建筑物及其他物体等的大小与《清明上河图》相比有些类似,可是《南宋皇城图》画中呈现人物和建筑物等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及全图面积与《清明上河图》相比超十倍之上,该巨作绘制力求客观,为其以严谨与尊循南宋临安城文明历史,由此、堪称是历史文献佐证资料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该《南宋皇城图》的主要特点
1)该《南宋皇城图》恢弘巨作不仅是一座饱含民族精神、文化、艺术价值的宝藏,亦是一座蕴藏历史文明的殿堂。其作品是充分按照中国传统精湛工笔画方法巧技绘制,图中人物、建筑及其他物体等的大小比例与《清明上河图》有些类似,但画中呈现人物、建筑等物体表达生动,即遵循历史、又发挥艺术,以“淋漓尽致”的技艺将南宋临安城逐一表现,以及作品景观和面积与其十倍之上。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图绘制力求客观,而为其严谨的写实南宋皇城文明历史,堪称是历史文献佐证资料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2)还原南宋临安城,即写实八百多年前的历史,由此,穿越时空八百多年前的中国六古都之一南宋皇城,该作品纵/横面积:纵(宽)0.50米/横(长) 38.6米恢弘巨作,巨作名称为《南宋皇城图》。其巨作中计人物56000余位,牲畜37000余匹(头),轿子70余顶,马车60余辆,船舶180余艘,以及众多飞禽走兽若干。
三、南宋《咸淳临安志》的西湖图 京城图 皇城图
1)西湖图
2)京城图
3)皇城图
四、《南宋皇城图》经典之雅趣
1)、丽正门城门题诗:
(1) “动必三省,言必三思”形容品德修养-自醒。其摘“唐代诗人,白居易诗词”题於《南宋皇城图》皇宫大内“丽正门”旁的门耳上朝前方的墙栏中有场景。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由此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其摘“唐代诗人,杜 甫诗词” 题於《南宋皇城图》皇宫大内“丽正门”旁的门耳上朝侧面的墙栏中有场景。
2)、牌坊题诗:形容南宋英雄志震天下,指临安城的志士们将举重振大宋江山“大宋英志震天下,临安举世重河山”。其记“当代学者,陈鸣楼”题於《南宋皇城图》太庙旁,五府(又称:五寺)前的牌坊柱子上有楹联场景;其凭借於历史吟诗是故事,渴望当今的中国更加强盛“兴国安邦”。
3)、农耕雅趣:“耕牛逗喜雀”形容苦中作乐-自知,其记“当代学者,陈鸣楼” 将农耕雅趣绘制於《南宋皇城图》上的白塔附近的田野中有场景。为其创作历时十载有余,“殚精竭虑”、“不辞劳苦”。 至创作结束之时,颇具感慨:“一墨绘宋史,武穆辞早岁。作者心谁知:历史终可见”。
五、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一、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
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
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赵恒: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赵祯: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宋英宗赵曙: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宋神宗赵顼:
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
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
宋哲宗赵煦:
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
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
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
宋徽宗赵佶:
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
公元1102年:壬午,崇宁元年
公元1107年:丁亥,大观元年
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
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树立金国。
公元1117年:丁酉,政和七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三年天辅元年
公元1118年:戊戌,政和八年,重和元年
公元1119年:己亥,重和二年,宣和元年
公元1123年:癸卯,宣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天辅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
公元1125年:乙巳,宣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天祚帝被金兵俘获,大辽国亡。
宋钦宗赵桓:
公元1126年:丙午,靖康元年
公元1127年:丁未,靖康二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元年,金国消亡北宋,俘虏宋钦宗赵桓和已退位的宋徽宗赵佶。
二、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宋高宗赵构:
公元1127年:丁未,建炎元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北宋钦宗赵桓靖康二年
公元1131年:辛亥,绍兴元年
公元1136年:丙辰,绍兴六年,金熙宗完颜亶天会十四年沿用金太宗完颜晟年号
公元1149年:己巳,绍兴十九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天德元年,金熙宗完颜亶皇统九年
公元1161年:辛巳,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六年
宋孝宗赵昚(音“慎”)
公元1163年:癸未,隆兴元年
公元1165年:乙酉,乾道元年
公元1174年:甲午,淳熙元年
宋光宗赵惇:
公元1190年:庚戌,绍熙元年,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
宋宁宗赵扩:
公元1195年:乙卯,庆元元年
公元1201年:辛酉,嘉泰元年
公元1205年:乙丑,开禧元年
公元1206年:丙寅,开禧二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元年
公元1208年:戊辰,嘉定元年
公元1209年:己巳,嘉定二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元年
公元1213年:癸酉,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颜珣贞佑元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崇庆二年至宁元年
公元1224年:甲申,嘉定十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元年
宋理宗赵昀:
公元1225年:乙酉,宝庆元年
公元1227年:丁亥,宝庆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蒙古汗国灭西夏。
公元1228年:戊子,绍定元年,大蒙古国也客那颜汗拖雷元年,持续人窝阔台远征途中,由拖雷监国。
公元1229年:己丑,绍定二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元年
公元1234年:甲午,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金国消亡。
公元1237年:丁酉,嘉熙元年
公元1241年:辛丑,淳祐元年
公元1242年:壬寅,淳祐二年,大蒙古国乃马真后称制元年
公元1246年:丙午,淳祐六年,大蒙古国乃马真后称制五年,大蒙古国库裕克汗贵由元年
公元1249年:己酉,淳祐九年,大蒙古国海迷失后称制元年
公元1251年:辛亥,淳祐十一年,大蒙古国海迷失后称制三年,大蒙古国蒙哥汗元年
公元1253年:癸丑,宝祐元年
公元1259年:己未,开庆元年,大蒙古国蒙哥汗九年
公元1260年:庚申,景定元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中统元年
公元1264年:甲子,景定五年,大蒙古国薛禅汗忽必烈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宋度宗赵禥:
公元1265年:乙丑,咸淳元年
公元1271年:辛未,咸淳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蒙古汗国正式分裂,元朝树立。
公元1274年:甲戌,咸淳十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
宋恭宗赵?(音“显”):
公元1275年:乙亥,德祐元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6年:丙子,德祐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端宗赵昰(音“是”)
公元1276年:丙子,景炎元年,德祐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末帝赵昺:
公元1278年:戊寅,祥兴元年,景炎三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公元1279年:己卯,祥兴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厓山陷落,赵昺被迫投海自杀,南宋消亡。
六、中国历史朝代
外文名
China Dynasty
汉语读音
zhong guo chao dai
举 例
夏朝、商朝、秦朝、新朝、唐朝
类 别
朝代
目录
1 朝代简表
2 朝代歌诀
3 朝名由来
4 朝代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朝代简表
编辑
朝代起止时间都城都城今址建立者
夏朝前2029年-前1559年阳城、阳翟、商丘[2] 、纶城[3] 、老丘、斟鄩、西河河南登封、商丘、陈留、偃师、安阳等禹(姒文命)
商朝前1559年-前1046年亳、西毫、奄、殷河南商丘、偃师、郑州、安阳汤(子天乙)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成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周武王姬发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前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咸阳陕西咸阳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11月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12月1日-公元23年10月6日长安陕西西安建兴帝王莽
玄汉23年-25年长安陕西西安更始帝刘玄
东汉25年-220年洛阳河南洛阳光武帝刘秀
三国220年-280年
魏220年-266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蜀221年-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昭烈帝刘备
吴222年-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西晋266年-316年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39年平阳等山西临汾等石勒、刘渊等
南朝420年-589年
宋420年-479年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齐479年-502年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年-557年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年-589年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1年
北魏386年-557年平城、洛阳山西大同、河南洛阳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河南安阳魏静帝元善见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河南安阳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535年-557年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陕西西安周明帝宇文毓
隋朝581年-618年大兴、洛阳陕西西安、河南洛阳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长安、洛阳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唐高祖李渊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河南洛阳圣神皇帝武则天
五代十国891年-979年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开封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开封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1年开封河南开封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951年-960年开封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十国891年-979年江宁、广州等 唐烈宗李昪等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南京(应天府)、临安河南商丘、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
辽朝907年-1125年上京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机
西夏1038年-1227年兴庆府宁夏银川市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都、汴京北京、河南开封完颜阿骨打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北京元太祖铁木真
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府、顺天府江苏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36年-1911年奉天府、顺天府辽宁沈阳、北京清太祖努尔哈赤等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北京、南京北京、江苏南京孙中山蒋介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北京北京毛泽东
中国历史朝代朝代歌诀
第一种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五种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第六种
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七种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谋。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华。
第八种
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中国历史朝代朝名由来
编辑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
历史朝代名
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中国历史朝代朝代顺序
编辑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046年,共计:514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始祖(新太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36-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7年
七、创作《南宋皇城图》参考史料
1)、历史资料:
《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武林旧事》、《京师繁胜录》、《东都事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宋史·吴玠吴
璘传》、《宋史·舆服志》、《皇朝郡县志》、《大宋登科记》、《舆地志》、《南宋·农器谱》等。
2)、京城史料:
《咸淳临安志》记载中分别“京城图”、“皇城图”、“西湖图”。
3)、兵器史料:
《宋史_魏胜传》﹑《宋史·赵赞传》﹑《宋史·曹利用传》﹑《武经总要》﹑《宋史.岳飞传》﹑《中國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第一编中第二章、钢铁兵器,第一节至第六节中分别“射远兵器--弓与箭”、“射远兵器--弩与弩箭”、“抛射兵器--抛石机、发射炮”、“格斗兵器”、“卫体兵器与防护装具”、“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第三章、第三节“北宋时期创制的初级火器”和第四节“南宋时期创制的火器”。第四章、军事工程与攻守城器械,第一节“两宋的军事工程”。第五章、战船建造与水军工程,第二节“战船的主要类型”等。
4)、宗教文献:
《南宋教宗与佛教》、《中国佛教天台宗概说》、《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简史》等。
5)、参考资料:
《宋代绘画史》、《杭州历史文化图说》、《历代名画大观》、《杭州的古桥》、《中国历史绘画图谱》、《古代兵器鉴赏》、《岳飞墓庙》、《南宋四家绘画》、《中国画山水点景丛书--小船舟艇篇》《德安守城录》、《唐诗--卷一、五言古诗,卷二、七言古诗,卷三、五言律诗,卷四、七言律诗,卷五、五言绝句,卷六、七言绝句,卷七、乐府》、《中国篇用观赏风景的目光去欣赏历代》等。
6)、军政参考:
《南宋兵制-中国古代兵制》、《宋代军政研究》、《南宋军政与文献探索》等。
陈鸣楼近照
作者简介
1)、艺术历程
陈鸣楼为彰显南宋历史文明与临安城的都市文化,他在绘制前为捜集宋史文献及相关佐证资料,曾踏遍中国乃至海外可寻之处,而历时数载。由此,创作《南宋皇城图》得来绝非偶然。
陈鸣楼为绘制恢弘巨作之初衷,乃是让华夏儿女将尊循客观与充分的了解中华文明“南宋王朝”曾经辉煌历史。古有北宋都城由张择端创作举世瞩目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皇城汴梁(今开封)因此名扬四海。然而、南宋在国民乃至世界的人们眼中嫌王朝疆土小,而称为仅不过是一个懦弱的王朝,事实南宋时期,如:理学、算学、天文学、教育、佛教、文学、绘画、医学,造船、武器,丝织、印刷、瓷器,演艺、音乐等以及科技,经济发达程度在世界人类与历史上是巅峰,亦不愧是给人类世界文明添上重墨。所以、南宋的都城早被历史文献记载与其冠名:其临安城为“世界大都会”之誉称,城内居住人口124万的临安城(今杭州)的繁华更是鲜为人知,从而当代国民乃至世界众人对中国历史的文明产生误读。而且、其南宋都城在中国绘画历史上亦是一片空白;
陈鸣楼虽然身居贫民百姓,但是一位对中华文化、历史、国画艺术等探索与研究者,而从意志是“远见卓识”,认为肩担负着中华民族感情与尊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深感自己有义务为重现“南宋京城”的繁荣与辉煌。该巨作遵循历史,以严谨与力尽客观展现文明历史,将给国人乃至让世界对中国历史文明有着正确的解读和认知。
此巨作,自从绘制完成至今曾有无数海内外大财团欲以重金收藏,均被作者“婉言谢绝”;作者认为:身居中华儿女有着应尽之责,将此巨作以无偿捐赠,该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添砖加瓦,亦让中华民族历史南宋的文明永存于世。
《南宋皇城图》不仅是一座饱含民族精神、文化、艺术价值的宝藏,更是一座蕴藏历史文明的殿堂。该作品是充分按照中国传统精湛工笔画方法巧技绘制,其画面上主要呈现场景有:宋高宗携重臣为岳帅及将士出征饯行;后宫皇后、妃嫔及宫女、太监、卫兵等郊游前往至“六和塔”观赏钱塘江大潮。此外、繁荣昌盛的钱塘江上分别与众多有大、小的海运船,战船;北贯京杭古运河水域通道的盐桥运河(今中河),流通往来各地的游船、商船、渔船、货船,码头、货栈,客栈等。皇城有规模宏大而布局严谨的大内皇宫和临安城巍峨壮观的内外城墙与各大城门,城內分别有德寿宫、太庙、六院、架阁库、牢狱、侍班阁、御马营、官窑、八卦田、六和塔,还有众多著名的古寺庙、古塔、古牌坊、古桥等壮观的古建筑群。御街上有临行前诸立浩荡部队将士而携先进的武器装备及兵器;皇城内外不同位置而有二十几处热闹瓦肆,御街两旁经商的金银首饰、丝绸布匹、工艺品店铺及各种小吃、作坊、客栈、勾栏等贸易或休闲活动场景;
该恢弘巨作纵0.5m/横38.6 m,其画中计人物56000余位,牲畜37000余匹(头),轿子70余顶,马车60余辆,船舶180余艘,以及众多飞禽走兽若干。此图中的人物、建筑物及其他物体等的大小比例与《清明上河图》有些类似,可是《南宋皇城图》画中呈现的人物、建筑等表现淋漓尽致以及全图面积与《清明上河图》相比十倍之上,此巨作绘制力求客观,为其以严谨的还原南宋皇城文明历史,由此、堪称是历史文献佐证资料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为创作《南宋皇城图》的历程中,作者是倾心和具备多方学问:例如,几何学、古建筑学、历史学、人文科学、美术学等;为此、陈鸣楼从每周一到周日、清晨到日暮,昼夜至清晨,经历废寝忘食的艰辛创作一晃就是十多个年头,其为旷世之作的创作历程中不难看出作者是透露着“披星挂月,斗转星移”坚韧与超强毅力的意志获得完成,在经历多年的艰辛创作之后作者颇具感慨:“一墨绘宋史,武穆辞早岁;作者心谁知,历史终可见”。让人欣慰的是,《南宋皇城图》如今已获得中国乃至世界相关领域的方家赏识!而引发历史、学术、美术等专业资深人士的高度关注与为其探索研究;当前、海外众多国家著名博物馆、展览馆频频来电来函咨询:意欲出高价收藏或无偿提供场所以求巨作盛展,为尽其满足需求,已将《南宋皇城图》恢弘巨作先后以高仿复制写真品,在全球范围内已分别受七十六个著名博物馆、展览馆应邀长期布展或曾经盛展,其彰显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与中华文化之风采!
当前《南宋皇城图》已获得海内外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与跟踪新闻报道!如国内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网、中国广播网、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发布网、中国发展网、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工网、中国央视全球华人频道、中国广电艺术网、中国华侨传媒网、华人海外网、中国美术家网、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网、中国新媒体信息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传统文化网、国家现代艺术网、中国现代艺术网、中国艺术家协会网、凤凰网、大公网、中国全民记者网、中国法制传媒、大众网、中国每日时讯网、今日头条网、杭报在线网、中国民权法制网、中国科教网、中国清明网、时代中国网、中国炎黄风俗网、腾讯网、搜狐网、新浪网、博宝艺术网、世界华人网、雅昌艺术网、国际艺术网、金尚艺术网,中国书画报、中国日报、美术报、扬子晚报等,其分别有电台、电视台、网站、报社、期刊杂志等已有一百二十多家以及海外分别有电视台、网站、报刊等而译以多国语种/版本有大量国家与重要媒体机构为其跟踪新闻报道;由此、近期为以尊循客观与阐述中国文明南宋历史及京城的繁荣,亦让华夏儿女更多了解中国正确历史。
陈鸣楼为阐述与契合《南宋皇城图》所绘制的内容中以逐一发表文章,其发表分别有“《南宋皇城图》剖析•宋史百科”、“南宋文化浅析”、“南宋服饰文化浅析”、“中国春节文化浅析”、“界画中华民族脊梁文化”、“中国军事文化 古代武器装备 两宋兵器浅析”、“南宋官窑浅析”、“南宋民俗浅析”、 “杭州•南宋御街”、“南宋御街的繁荣景象”、 “清明 祭祀文化”、“中秋节起源与古代钱塘江观潮故事”等文化/历史学术论文。今值得特别一提的事:在近期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中央台纪录片组团,然而有纪录片栏目导演带队携专业拍摄团队几十位技术人员和运载拍摄器材专程抵达杭州,实现对《南宋皇城图》及南宋皇城遗址进行历时一周全方位的拍摄,并以高科技制作为纪录片将不久在中央台的一、九等频道前后相继播出,同时、而由中央台拍摄的《南宋皇城图》与结合当代高科技制作3D电影亦不久会在全球上映。
该《南宋皇城图》和《春日湖山行》的创作至问世以来赢得世界的青睐与影响力!在全球还有更多的著名博物馆、展览馆以及文化艺术主办方频频到访或来电、来函邀请前赴巨展!此外、陈鸣楼近年正筹备将举办个人全球巡展的前期筹备工作,将不久携带《南宋皇城图》和相关作品举行全球性个人巡回盛展;当前、为欣赏《南宋皇城图》在海內外史学界、艺术界等相关研究及爱好者仅在网络上浏览新闻、网页、视频的人次以每日计均远超数百万。此外、亦有刺绣、制锦、雕刻和版画等相关创作精英也竞相到访,则以求复制或临摹进行工艺创作;因为、陈鸣楼在全球艺术领域研究与创作中国画颇有独特之处,所以、已赢得业内外的赏识。
现有《南宋皇城图》、《春日湖山行》居国宝级艺术佳作之外,其它作品亦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赞誉!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件作品被中国的台湾、澳门、香港及大陆和海外的有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印度、英国、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西班牙、蒙古国、新加波等六十多个国家的著名收藏家、商界精英以及政府要员收藏。而且,已引发全球多家“世界知名书画鉴赏权威组织机构”以及国內著名资深书画鉴赏专家的高度关注与青睐!
《南宋皇城图》、《春日湖山行》等艺术作品已获得全球业内资深专家的关注和支持,并享有史学界、艺术界等的赏识及声望!而且获得高度评价的同时,在业内资深专家频频为此巨作挥毫作跋“题词赞誉”与留下墨宝,为此,令作者颇具欣慰。
今恰逢迎来“杭州2016年G20峰会”全球二十国集团峰会和2016年“杭州方志馆”开放之际,为彰显中国历史文明和杭州古都文化,陈鸣楼分别撰编“《南宋皇城图》剖析•宋史百科”、“南宋文化浅析”、 “杭州 南宋御街” 等南宋历史文化/文章。同时,将《南宋皇城图》全图等相关资料输入杭州墨缘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简称:墨缘文化)的网站上以提供国人和世界史学界、艺术界等及爱好者欣赏。
杭州,是中国六古都之一的南宋都城,她是蕴载着千年古都的文化内涵,亦是蕴藏中国历史的文明。为此,陈鸣楼为创作《南宋皇城图》期间虽已“殚精竭虑”,可是、陈鸣楼称:但仍难免有欠妥之处,敬请方家给予雅正!
2)、个人简介
陈鸣楼,男;字才道;笔名:陈明楼;号楠溪画室主人;艺名:墨渊;1958年1月生长于国家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上游的陈岙,於一九七九年助於便利迁居永嘉瓯北,再於九六年迁居杭州至今。自幼酷爱绘画和学术研究,教授,国画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著名科技实业家、国家著名环保科研专家、中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中国科技发明家,著名史学家、宋史专家、雕塑家,中国著名艺术家,世界杰出华人企业家,不愧是堪称为中国当代颇具著名的资深学者。他分别担任多家中国和海外的书画协会或学会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及顾问,而在海内外担任多家学术或艺术领域的研究院名誉院长、院长、副院长,以及在海内外兼任多家学术或艺术学会的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此外、还兼任海内外多家著名院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等教职。他个人分别著有多部文化、环保和科技等方面的学术性书籍,其事迹已被载入《中华文化名人堂》、《科学中国人丛书》、《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利发明人大全(第四卷)》、《中国名家书画集》、《中国优选书画集》、《世界华人名家书画集》和CD-ROM彩色光盘珍藏版等90多项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艺术研究与创作及专家书籍与各类丛书列传。
陈鸣楼先生主要兼有: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兼艺术顾问、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书画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家联合总会名誉主席、中国古建筑设计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评论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南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传统书画协会副会长、欧洲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兼学术顾问、法国书画家协会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