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国内征信机构大数据整合能力对比

  • 发表时间:2016-06-07 16:06 | 优美女人网 | 点击数:
  •   自2001年起,大陆地区现代企业征信业进入在竞争中发展的阶段,信用问题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政府和民间投资的企业征信机构携带大量资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随着企业征信行业环境不断改善,信息透明度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大量与企业信用状况和历史有关的信用信息,如企业基本财务信息、法院诉讼记录、房地产及其抵押记录、银行还贷记录等,仍然停留在各个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不能为征信机构所获取,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企业征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征信机构的业务集中度越来越高。不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匮乏、进入门槛的提高都加重了“信息孤岛”难题。

      此时,“互联网+”给征信业带来新的机遇。零散的数据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对数据进行整合以及数据背后的分析计算,是大数据征信能为行业发展开辟的更广阔的空间。

      近几年,征信行业的竞争逐渐演变为信息之争,在大数据征信强势发展的背后,用户实际需求更加明晰,大数据整合能力对征信企业而言也愈发重要。

      根据权威机构报道,2015年度,国内企业征信领域企业数据库涵盖数据量前5名依次为:1.益博睿2.邓白氏3.信用视界4.鹏元征信5.棱镜征信。

      我们从数据整合能力出发,对这5家征信机构进行了具体分析:

      1、益博睿

      益博睿提供既成的软件系统技术,以及执行和企业咨询支持服务。征信业务主要布局在亚太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通过归类、检索、识别相关数据、辨别虚假数据信息,开发并提供成熟的决策支持系统和营销服务。在亚太区的多年经验,使其能够了解每个市场的独特性以及每个客户的个别需求,并提供相对灵活的服务,但亚太区的布局也造成其数据库覆盖区域的局限。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看,益博睿的报告无法在线生成,这就使得它的产品定位偏向于商业产物,而非促进用户决策的工具。

      2、邓白氏

      在中国拥有近10年的信用及风险管理经验,依托美国邓白氏的全球资源,基于商业数据处理及分析为用户提供商业决策依据。另外,全球网络是邓白氏发起的商业信息供应商的全球联盟,通过这个联盟,邓白氏也在布局全球征信网络。但邓白氏的信用报告并不包括财务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它的用户群体;同时邓白氏并未开拓在线查询领域,而是依靠传统的线下沟通完成信用报告交易,用户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较高。

      3、信用视界

      中国本土征信企业。作为拥有10年征信行业经验、第一批获得人行颁发的企业征信牌照的机构,信用视界拥有的数据量非常可观。其拥有的大数据挖掘、数据清洗、企业数据采集、金融数据建模、数据标准顶层设计、可视化技术等全面的大数据产业链,奠定了其大数据平台的绝对优势。如今,信用视界已经覆盖全球3亿家企业,并覆盖99个行业大类。其大数据整合能力可见一斑。但信用视界的知名度相对于另外几家全球企业而言较弱,其报告产品还未在用户群体中广泛传知。

      4、鹏元征信

      同样拥有十几年征信经验的企业,在专业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方面也有着深入的研究。鹏元征信系统是其优势产品,技术的安全稳定性较强。虽然覆盖的企业数据量没有绝对优势,但鹏元征信有限公司在2015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着手布局综合信用服务业务。但它的企业征信报告对所有信息都是收费的,包含企业的基本注册信息,这会给想要一站查询多项信息的用户带来不便。另外,它所有的企业报告类别都没有提供人工核实的产品。

      5、棱镜征信

      在2009年推出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软件,向客户提供从信用资源规划、信用风险评估、交易条件设计、到交易过程监控、应收账款回收和信用管理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的系统支持。与全球化布局的企业相比,棱镜征信的最大劣势在于只能查询国内企业信息,企业数据量相对局限。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合作来往越来越频繁,所有的合作来往都要基于信用,用户需求强化,征信服务开始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规模越大,信息成本效益的优势越明显。

      依托大数据整合手段,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必将出现几家对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发挥巨大作用的规模化企业征信机构。

分享到:
  • 上一篇: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盛大启动 下一篇: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盛大启动
  • 相关 护肤美妆 资讯
    精彩图库
    • 爱美
    • 健康
    • 情感
    • 美体
    文章页 右侧底部 300x250 广告
    Copyrights © 2011-2012 豫ICP备10201199号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本站,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