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宋艺建盏”新生代建盏工艺师赖功行
很多瓷器自身有种极致之美,那种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自然天成、无法复制,就连制作它们的艺人也无法预测。因此,这种美堪称造化,或者说是一场邂逅。“建盏”尤其如此。
建盏与许多其他瓷器不同,其艺术风格追求的是朴实无华,摒弃所有矫揉造作,其追求自然造化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审美时尚紧密相连。
——题记
某一天,我们走在初夏时节的清新气韵中,邂逅了“宋艺建盏”工作室,也邂逅了它的主人,八零后新生代建盏工艺师赖功行,赖师傅和他的工作室已经走过两年的时间,岁月长河中这不算很久,但建盏伴着赖功行仿佛从前世约定中走来……
赖师傅很热情的招待我们坐下,然后娴熟的用面前的茶具沏上了一壶茶,很快,我们便闻到幽香茶味、袅袅缭绕。一壶清茶,几只建盏,品茶便是品人生,赏盏便是赏大千,我们展开了和赖师傅的交谈:
记者:您第一次结缘建盏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感受怎样?
赖功行:从懂事时就结识了窑址的老盏,伴着童年、少年和青年一直到现在。因为建窑的遗址就在我们村子的边上,从小我就爱在窑上玩,所以算是早早就结缘了建盏,建盏对于我更像一位老朋友。
记者:您那时接触的建盏都是残片样的老盏吗?
赖功行:那时建盏虽然还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但有接触到花色很好的老盏,那种盏现在应该算得上国家一级文物了,也上手把玩过很多,见过的残片就更数不胜数了。
记者:您从何时起走进了新建盏的这个行业?启蒙老师是谁呢?
赖功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们家族的长辈们就开始烧盏,那时盏不受人关注,只是断断续续的产出一些建盏产品。近年来建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之我们对建盏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有信心,所以在2014年10月份左右,我在家族长辈的鼓励和指导下,正式开始烧盏,并成立了“宋艺建盏”工作室。
记者:在学习烧盏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和坎坷?
赖功行:刚开始烧制建盏时,有一段时间烧制出来的都是次品,那时会有很大的挫败感。
在烧盏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这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有时候烧盏会顺风顺水些,各项条件比如说空气、气压、湿度等等都达到了比较好的状态,就容易烧出满意的盏,心情也会异常开心,家里人说我会对着盏傻笑,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吧;有时候烧盏的几个关键要素没达标,便很难烧出来成品盏,就会感觉烦闷和急躁,甚至连饭都吃不下。
烧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比如说刚开始烧的时候很难掌握炉内的环境、天气的变化、釉的配比,瓷土的配比等,这些都会花很多精力,也要尝试很多办法,日积月累才慢慢从里面琢磨出了一定的规律。
记者:您为什么给工作室取名叫“宋艺建盏”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赖功行:宋艺建盏,一方面,我们家族烧造的配方是从宋朝时流传下来的老方,所以取宋代之意;另一方面有着烧造工艺的寓意,所以用了工艺的“艺”字。这个名字中蕴含了故事的也说明我们家族将这个配方传承之不容易。
记者:您现在拿在手上喝茶的这只是鹧鸪斑盏吗?
赖功行:在外面可以叫鹧鸪斑,在我们老家统称为油滴盏,你看这个花色和成色,都非常好,如果能经常烧制出这样满意的盏,我会感到无比激动。
记者:您认为一个满意的建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具备什么特点?
赖功行:真正满意的建盏,我觉得就像我手中的这只,晶体很漂亮,可以放银光或者放金光的;像这种就比较差了(拿起另一只建盏),如果一炉烧出来都是这种成色,那么就会感觉很失败,会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比如说鹧鸪斑盏,首先具备的条件是油滴滴下来的分布要均匀;第二个条件是每个点要圆,形状要圆;第三点是总体纹路分布的很清晰、很有规律;第四点,里面的结晶体要越厚越好。第五点,色泽以偏蓝或者偏黑为好。这两只盏比起来,成色其实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