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消费金融是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服务方式,在互联网的工具下,从传统的业务服务移到线上,更快、更好、更便捷服务消费者。
据中鑫小编了解,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有万亿级的市场,中国消费金融的风口已经被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抢滩数年。但是政府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也比较严格,有苛刻的消费金融牌照发放规定。
一直以来,只要是互金公司,对政府部门颁发的金融牌照那是向往已久。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发展迅速,而且随着地处西北的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和东北的盛银消费金融公司日前顺利拿到牌照,至此,我国共有15家公司获得令人垂涎的消费金融牌照。
实际上,没有牌照也可以做消费金融的部分业务。据悉,当前市场上多头授信情况较为严重,银行、保险、信托、电商、支付公司都纷纷扑向该领域。
一位行业研究人士坦言:“目前整个消费信贷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和估值,必然会牺牲部分风险控制。”不过,未来合作空间远大于竞争。
申请牌照门槛较高
自2010年第一批试点的4家公司挂牌成立至今,只有15家公司成功取得了消费金融牌照。
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标准中存有两大门槛:一是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得低于300亿元;二是主发起人必须是金融机构,且所占该公司股份不少于30%。多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小型金融公司和大型电商会受到限制。
从上述15家公司挂牌成立的时间来看,2015年挂牌的步伐有所加快。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称:“目前每个城市只能先申请1家企业进行试点。只有监管部门放开牌照数量限制,消费金融行业才能快速发展。”
征信系统有待完善
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性贷款余额为18.96万亿元,占比20.18%。“与发达国家消费金融渗透率相比,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体量意味消费金融还有很大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称。
过快的发展往往会带来一定风险,这早已成为业内共识。消费金融针对的客户群体有相当部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低收入百姓群体,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征信信息是空白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消费金融业务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现金贷和商品贷,提供消费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是20万元。小额、高频是消费金融的一大特点,这意味着必须要做好用户体验。因此,几乎所有公司都可以做到一天内放款。
消费金融小额、分散、快速的特点,也恰是这个行业的风险隐患。据悉,第一批试点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早年亏损严重,就是由于授信体系不完备、数据模型不健全导致不少坏账出现。
中鑫负责人表示,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与机遇并存。对于消费贷款者征信问题是关键,可以与搜集征信数据的公司合作,这样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方面可以减少坏账,更好借给有偿还能力、信用良好的消费者,促进良性消费贷款。国内消费金融也有不少创新,但现阶段仍需要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为主,在此基础上才可实现有效的产品创新。
将来合作胜于竞争
以消费金融界的主力军银行来讲,它的优势在于资金端成本低、有客户基础。银行对接消费者的消费金融产品一是信用卡,二是住房按揭贷款,纯粹的消费信用贷款规模并不大。因此,在对用户数据的整合、人工审批流程改进等方面,面临挑战。
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目前有很多种做法,例如做垂直细分市场,或是尽可能全覆盖,优势在于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模型技术,获客成本低、用户体验便捷,但挑战在于如何做到有效并有效率地进行风控。此外,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消费场景拓展方面仍有局限性。
中鑫负责人表示,消费金融的良性发展,可以带动消费,更好地促进经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与机遇并存,随着市场的扩容,人才、用户、场景之争斗会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而在暗战升级的背景下,拥有客户、运营、风控等综合优势的公司有望胜出。消费金融市场与网络借贷相结合后,迸发出了更大的活力。
(部分内容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