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1年-471年,伟大的先贤哲圣老子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至理名言。老子认为,治大国需要一种精巧细腻的“工匠精神”。国越小,管理上越需要粗线条;国越大,管理上越需要细线条,这是老子高深玄妙的哲学思想。
什么是“工匠精神”?中国“工匠精神”的要素特质是什么呢?
中国的《诗经》,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技法近乎神人;《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告诉世人把事情做精做专;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本身就是个工匠,他制造攻城器械的本领,比号称“工匠祖师”鲁班的水平还高。
西方“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标准化”,注重“器的工匠”,东方“工匠精神”则注重“人的工匠”。东方“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匠门意象。依天工而开物,观物象而抒臆,法自然以为师,毕纤毫而传神。既体现出一种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一种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工匠精神”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走来,而作为“人间魔水”,造酒的“工匠精神”源头,则是从山西杏花村——这个中国酿酒技艺的高地和中心,传播发散开来的。中国酿酒的“工匠精神”,基本上可以从一瓶“清香汾酒”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任何时候,独特、精湛、娴熟、高超的技艺,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立足之本和创新发展的动力,甚至是核心竞争力。在汾酒集团内部,精湛的技艺是被世世代代的酿酒师傅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完善传承下来的。
中国最早的酒——汾酒的诞生,是在传统口传心授、手工酿造的工艺基础上,以现代生态健康理念为核心,形成“一个轴心、五度品格,一清到底、十大秘诀”自成一体的工艺体系和“清、正、爽、净、长”的口感风格,对白酒“匠心主义”进行了解构、凝练、提升和定义。
汾酒的酿酒师傅们,结合自己独创的酿酒秘诀和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总结出了汾酒“工匠精神”五要素——“持度、执念、精研、本真、传承”,这五要素既是汾酒师傅身上千年传承的独特气质和个性,也被称为“中国酿酒人的五个信仰”,是中国白酒生生不息的“千年密码”。
一、持度——持度守正,恰到好处
一瓶好酒的诞生,需要酿酒师对天性、地性、酒性、人性的融会贯通和审时度势,拿捏到恰到好处、掌握到炉火纯青、最终达到“和度”之境界。让中国汾酒口感品味独具特色,匠心技艺精湛绝伦,品格神韵叹为观止。
二、执念——一念执着,一生追求。
对于一个合格的酿酒师来说,执念和持度并不矛盾。汾酒的酿酒师,从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对酿酒的每一个环节,细致观察,惴惴琢磨,如痴似醉,旁若无人。在执念中,找到了清香汾酒“一水一生态,一品一气象、一格一境界”的千年密码。
三、精研——精益求精,匠心追梦
酿酒师以极其精心、极其精工、极其精进之状态和心态,孜孜追求清香汾酒的“三非四极”之境界——即工艺上非精益求精不能造化;口感上非细腻入微不能陶醉;风格上非独树一帜不能引领和品质上的极精、品牌上的极简、品味上的极致、品格上的极度,这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
四、本真——心性自然,至真品高
一个道业深厚、操守合格的酿酒师,往往心平气和,沉潜温润,品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出道法自然之美,酿出至真高品的琼浆玉液。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素省净方得妙諦”。
五、传承——世代承运,薪火相传
对于清香汾酒和酿酒师来说,传承是一把高高举起的火炬,照亮每一位汾酒人的内心,使之辉煌6000年。从口传心授的师徒之道,到继往开来的桃李芬芳。汾酒正是在传承中炉火纯青,在传承中登峰造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清香技艺优秀传人制度”已经渗透到每一个汾酒人的血液之中。(汾酒1510系列之三十九,更多精彩请搜索“汾酒1510系列之+文章序号”)